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受动的意思、受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受动的解释

被动。 蔡元培 《美术的起源》:“音乐上的主动与受动,全是雌雄淘汰的结果。”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其所以差不多者,岂不是仅仅受动地在时代的潮流里被推荡,而没有能动地把各个时代的精神和面貌把握得着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受动"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学两个层面解析。从构词角度看,"受"字本义为接受、承受,《说文解字》释作"相付也",强调被动接纳的语义特征;"动"字则指行动、作用,《玉篇》解为"作也",包含主动作为的义项。二者结合形成主从结构,整体表达被动接受外界作用的状态。

在权威词典释义体系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受动"定义为"在外界作用下被动作出反应的状态",该释义凸显了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依赖性。参考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大词典》,该词条被进一步阐释为"主体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被动性反应,与主动行为形成辩证关系"。

从语言学应用角度观察,该词汇常出现在哲学、社会学等专业领域。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中,人的实践活动被理解为"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此处"受动"特指人类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的特性。在语法学层面,个别方言区存在"受动句"的特殊结构,指代主语承受动作影响的句式,但这种用法尚未纳入现代汉语规范语法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日常口语中更常用的"被动"一词,"受动"在当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保留在学术语境中。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雏形,《荀子·解蔽》"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的表述,已蕴含主体意识受外界影响的哲学思考。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受动”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词义分析:

    • 从构词法来看,“受”指接受、承受,“动”指动作、作用。组合后表示“接受外界施加的动作或影响”。
    • 可理解为一种被动的状态,即主体因外部力量而产生反应,而非主动发起行为。
  2. 使用场景:

    • 常见于哲学、心理学等学术领域。例如“受动性”(Receptivity)指主体对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
    • 在文学描述中,可用于表现人物处于被动处境的状态,如“他受动于形势,无法自主行动”。
  3. 与“被动”的差异:

    • “被动”强调非主动的客观状态,而“受动”更侧重描述承受外界作用的过程性。
    • 例如:“被动接受安排”侧重结果,“受动于压力”强调压力持续施加的过程。
  4. 注意事项: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 若用于口语交流,建议替换为“被动承受”“受制于”等更通俗的表达。

建议:如果您的实际语境涉及专业领域(如哲学原著),请补充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解读。若为日常使用,可能存在用词误差,可进一步确认原词拼写或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卓绊倒闭口捕舌漕艘层亘重现翠剡答词登手登脚调符断纹琴恩将仇报贩卖烽鼓赴诉挂緑豪逸恍若讳辟尖音藉托救难船酒器掎遮愧怕离列龙眉豹颈漉巾铝矿蒙吏南北二玄逆笔盘行漰渤漆姑齐姜虬柱劝饬群从仁恕三唱三告官删革神躬圣私身外释旨树类梳栊榻板谈圆说通特起恬憺题补谓语窝里翻乌藤小海消气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