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凋悴的意思、凋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凋悴的解释

(1).衰败憔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席毗 ﹞嘲 刘逖 云:‘君辈辞藻,譬如荣华,须臾之翫,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 唐 韦绚 《刘宾客佳话录》:“今形骸凋悴,看即下世。” 宋 陆游 《答刘主簿书》:“虽不能兼该众长,要为各有所得,往往皆捐数十年之功,耗心疲力,凋悴齿髮而为之,岂可易哉!”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近则粉黛凋悴,阑幕乌啼。”

(2).衰落破败。 明 许承钦 《古寺》诗:“万方凋悴威光灭,徒倚仁祠黯自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凋悴"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指草木衰败零落。《说文解字》释为“半伤也”,引申为事物衰败、人事消损。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 本义指忧愁憔悴,《说文》注“忧也”,后扩展形容人面容枯槁或事物衰萎。如《楚辞·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合成词“凋悴” 融合二者,强化衰败、枯萎、憔悴之意,多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的精神面貌。


二、引申义项

  1. 自然凋零

    形容草木枯萎衰败。例:

    南朝宋·谢灵运《长歌行》:“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既惭臧孙慨,复愧杨子叹。寸阴果有逝,尺素竟无观。永怀交在昔,有愿愆凋悴。”

    (描写草木由盛转衰的萧瑟景象)

  2. 人事衰颓

    喻指人容颜衰老、精神萎靡或境遇困顿。例:

    唐·白居易《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以花喻人,暗含生命凋悴之叹)

  3. 社会衰微

    引申形容国家、文化的衰落。例:

    《晋书·儒林传序》:“自咸、洛不守,宪章殄灭,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遂使宪章弛废,名教凋悴。”

    (指礼乐制度崩坏,文明衰微)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经典用例

  1. 自然意象

    《全唐诗·李商隐〈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翠减红衰”即草木凋悴的具象化表达。

  2. 人生感慨

    宋·陆游《秋思》:“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荆卿何所寻。无酒尚能赊潋滟,有山那复叹凋悴。”

    以“凋悴”反衬豁达心境,深化情感张力。


“凋悴”以草木物理衰败为基,延伸至人事沧桑与文明兴衰,承载中国古代文学中“物感”传统,是自然观与生命意识的凝练表达。释义及用例均引自权威辞书与经典文献,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凋悴”是一个书面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diāo cuì
结构:由“凋”(草木衰落)与“悴”(面容枯槁)组合而成,强调衰败与憔悴的双重意象。

二、具体含义

  1. 衰败憔悴(多用于形容人或生命体)
    例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席毗以“千丈松树不可凋悴”比喻坚毅品格。
    例2:唐代韦绚记录刘禹锡感叹“形骸凋悴,看即下世”,表达身体衰朽。
    例3:宋代陆游《答刘主簿书》用“凋悴齿髮”描述呕心沥血后的苍老状态。

  2. 衰落破败(多用于事物或景象)
    例1:明代许承钦《古寺》以“万方凋悴威光灭”暗喻时代衰微。
    例2:清代《十洲春语》描写“粉黛凋悴,阑幕乌啼”,渲染凄凉场景。

三、关联词汇
近义词:凋敝、憔悴、萎悴(如《边城》中“萎悴”形容精神低落)
反义词:繁盛、焕发、蓬勃

提示:该词多用于文学性表达,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衰败”“憔悴”等更通俗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哀婉白衣仙人并居草表蟾辉尺烬丛夥翠粲村庵黨風耽恋丹赭第宇斗鷄走狗二尊防务癈疾非烟风井焚骨扬灰分衿挂包鬼歗果熟蒂落过索顾兔翰蕃画卵将命饥附羁挂祭田救敝绝响距堙榼榼啐啐栏牢连夹龙钵马到功成蟒衣玉带马靴孟青棒泥缄槃散迫切陈词穷本极源齐平啓曙全伙然始扰攘守恶束装盗金鹔鹴裘唐溪陶子头首仙类小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