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绝的意思、散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绝的解释

谓皮绳断绝,竹简散乱毁损。古时以竹简写书,用皮绳串连,年久则绳断简散。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尚书》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 宋 曾巩 《<南齐书>目录序》:“﹝ 司马迁 ﹞因散絶残脱之经,以及传记百家之説,区区掇拾,以集著其善恶之迹,兴废之端,又创己意,以为本纪、世家、八书、列传之文,斯亦可谓奇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绝”在汉语词汇中属于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及历史语用角度分析。《汉语大词典》中“散”本义指分离、消散,如《礼记·月令》载“雷始收声,蛰虫坏户”,郑玄注“散万物之闭藏”;“绝”则表终止、断绝,《说文解字》释为“断丝也”。二者组合后,“散绝”可解作两种核心语义:

其一指事物彻底消散断绝,见于古代文献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状态的描述。如宋代李纲《论水便宜六事奏状》有“川流散绝,田畴龟坼”之句,此处“散绝”形容河流完全干涸断流的状态。

其二引申为人际关系或精神联结的完全破裂,明代《皇明经世文编》载杨嗣昌疏文“君臣之义散绝”,强调君臣纽带彻底断裂。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存于历史文献或特定学术论述中。

网络扩展解释

“散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解释,具体如下:

一、本义:指竹简散乱毁损

  1. 基本解释
    古时以竹简写书,用皮绳串联,年久则绳断简散。这一含义源于古代文献保存的实际情况,常用来描述古籍因年代久远而破损、散失的状态。例如:
    • 汉代刘歆在《移书让太常博士》中提到“《尚书》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指《尚书》出土时竹简已朽坏散乱。
    • 宋代曾巩在《南齐书目录序》中也用此词形容司马迁整理散乱史料的过程。

二、引申义:指事物消散、绝迹

  1. 详细解释
    形容事物逐渐消失或彻底破裂,无法恢复。常见于描述文化、习俗、人际关系等的消亡。例如:
    • 《晋书·王敦传》中“散绝之后,大悲哀”,指王敦势力消散后人们的悲痛。
    • 《庄子·外物》篇用该词比喻彻底破裂的状态,如家庭关系、国家联系的断绝。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四、权威性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高权威性来源(如、2、5、7),涵盖历史文献与引申用法。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晋书》《庄子》原文或汉代、宋代相关学术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阪泉师豹论报税便宁彼弃我取脖脐不受欢迎赤舌垂典聪明智慧篡国大张旗鼓登云肪脂逢吉丁辰腹诽心谤高望轨迹国际河流呵遣桓桓浑仪江澨教笞交让冠茎杆砍削浪沤令甲赁土钱流媚僇辱马来人曼衍梅花弄没什么眉子坑恼懆蹑蹺飘香乾呕欺谩骑牛读汉书寝食期颐纫箴入绪善藴世禅书帽司夜送腊唆教索绹贴费猬立五残无色笑扯扯洗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