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徽的意思、承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徽的解释

南朝 女官名。《宋书·后妃传序》:“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凡五职,班亚九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承徽”为古代女官制度中的特定封号,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承”表继承、接受之意,“徽”指美德或标志,合称“承徽”即指代秉承美德、承担礼仪职责的女性官职。该称号在隋唐时期被纳入宫廷九嫔体系,属正四品衔,主要职责为协助皇后管理内廷事务,并承担祭祀、宴宾等礼仪活动。

从词源学角度看,“承徽”一词可追溯至《周礼》中“嫔妇承化”的记载,其职能演变与古代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承徽掌教九御,凡祭祀赞瑶爵”,表明该职位兼具教化与礼典双重功能。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特别指出,北齐时期“承徽”与“光训”等职并列为太子内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承徽”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含义分为两个阶段,需结合不同时期的制度演变来理解:

一、南朝至隋唐前的含义

  1. 女官/嫔妃称号
    东晋明帝时期设置“承徽”作为嫔妃称号,与婕妤、容华等并列,位于九嫔之下。南朝宋、梁沿袭这一制度,属于后宫品级较低的职位。
    《宋书·后妃传序》明确记载其位列“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五职,班次在九嫔之后。

  2. 词义解析

    • 承:取继承、接续之意,体现等级制度中的从属关系;
    • 徽:指美好或标志,可能象征宫廷女性的德行或身份标识。

二、唐朝及以后的演变

  1. 太子妾室名号
    唐朝将“承徽”降级为太子妾的称号,位列第三(次于良娣、良媛),设十人,官阶正五品。
    据《旧唐书》记载,太子后妃等级为:“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可见其地位。

  2. 品级争议
    部分资料提到唐朝承徽为“正六品”(如),但更高权威来源及《旧唐书》原文均支持“正五品”,应以正史记载为准。

三、总结

“承徽”一词反映了古代宫廷制度的变迁:最初为南朝嫔妃或女官称号,唐代转为太子妾的固定名号。其含义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且不同时期的品级、职能存在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白狗奔飙本题边用飙驭碧玉歌不世之业不俟驾菜畦长祖趁打夥侈搪鸱彝牀垂楚芝逮至倒立等而下之地妖鹅毛脡鹅鴈法冠泛盎贩夫俗子返销广州泉闺门旦河仓合理滑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检刻骄狞祭肺精妙几年仅仅霁天诓赚览观临照庬澒冥迷鸣钟列鼎脑华女能人判决旗杆绮帐三性闪烁石主讨开点铁门凸凸外城王侯腊文恬武嬉隙积行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