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性的意思、三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性的解释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 章炳麟 《建立宗论》:“云何三性?一曰徧计所执自性,二曰依他起自性,三曰圆成实自性。”

(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二十:“善、恶、无记,是三性也。”

(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 唐 吕岩 《敲爻歌》:“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八:“三性本同一体内,要烧灵药切寻铅。”

(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汉 王充 《论衡·命义》:“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性"作为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多重释义,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学术文献的三种核心解释:

一、哲学范畴 指唯物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根本属性,包含规律性(事物发展遵循客观法则)、矛盾性(对立统一推动变化)、联系性(事物间普遍关联)。此定义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二、法律术语 在法学领域特指证据效力要件,包括客观性(证据真实存在)、关联性(与案件事实有逻辑联系)、合法性(取证程序符合法律规定),该解释被《中国司法大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收录,构成现代证据法的理论基石。

三、宗教释义 佛教唯识学派提出三性说:1.遍计所执性(对现象的主观妄执)、2.依他起性(因缘和合而生)、3.圆成实性(超越相对的绝对真实),此体系化概念载于《成唯识论》唐代译本,后由中华书局《佛学大辞典》系统阐释,成为汉传佛教重要教理。

网络扩展解释

“三性”是一个多领域术语,不同语境下含义不同,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佛教释义

  1. 法相宗三性

    • 遍计所执性:因主观虚妄分别而执着的假象(如误认绳为蛇)。
    • 依他起性: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本质,如绳由麻制,属“假有”。
    • 圆成实性:破除虚妄后的真实本性,如认识到绳的本质是麻,属“实有”。
      三者构成佛教中道观,用于理解诸法实相
  2. 善恶无记性

    • 善性:顺益现世与来世的行为(如慈悲)。
    • 恶性:违损自他的行为(如贪婪)。
    • 无记性:非善非恶的中性行为。

二、道教释义


三、人性分类

  1. 王充《论衡》三性

    • 正性:先天禀赋的仁义礼智信。
    • 随性:受父母影响的习性。
    • 遭性:后天环境造成的特质(如遭遇恶事)。
  2. 其他哲学观点

    • 亚里士多德:人性、兽性、神性。
    • 王凤仪:天性(纯善)、禀性(纯恶)、习性(可善可恶)。
    • 现代心理学:理性、感性、神性(或认知性、感悟性、沟通性)。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某领域解释,可参考对应来源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苍辂苍鸾称伯出圈德国古典哲学簟茀调灰抄动事杜废独构放官非想天風急浪高分立馥芬割截耗耗后景花箱茧丝基面近便开幕烙花列邦轥践峦岚沦毁緑叶成阴拧性千古一帝浅说诮诘乔扦气不过凄楚棋客骑蓦倾返企佩人区镕琢煽孽生死簿十二辰虫衰正水儡睡卧思摸苏门啸桃弓苇戟退怯腕表顽涎寤思误盩象剑向涂吸力豁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