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德的意思、成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德的解释

(1).盛德。《易·乾》:“君子以成德为行。”《左传·成公十三年》:“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 宋 王安石 《枢密使张昪父惠赠太师可赠中书令制》:“积仁之庆,实在其子,终有成德,为吾宗工。”

(2).成年人应有的品德。《仪礼·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郑玄 注:“既冠为成德。” 贾公彦 疏:“案冠义,既冠,责以父子君臣长幼之礼,皆成人之德。”

(3).成就品德。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是以教諭而成德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成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详细释义:

一、核心含义

  1. 盛德
    指高尚、卓越的品德,常与君子的德行相关联。如《易经·乾卦》提到“君子以成德为行”,强调以完善德性为行为准则。

  2. 成年人应有的品德
    古代冠礼仪式中,要求青年摒弃幼年习性,遵循成年人的道德规范。《仪礼·士冠礼》记载:“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郑玄注“既冠为成德”。

  3. 成就品德
    指通过学习和修养完善自身道德。如汉代王充《论衡·量知》所言:“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


二、延伸解析


三、经典引用


“成德”既包含静态的道德高度(盛德),也涵盖动态的修养过程(成就品德),同时具有礼仪文化中的特定含义(成年品德)。其核心始终围绕道德完善与人格提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修养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成德的意思

成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它表示人物的品质或者是对事物的观念。在成德的定义中,德指道德,成指取得、发展。因此,成德指的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养,最终取得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德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戈和彳。戈是表示兵器的象形部首,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偏旁部首,表示“行走”的形态。成德的笔画数是九画。

来源与繁体

成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德是指一种高尚的品质,它关乎人的道德和修养。而成德则是一个人通过修身养性,取得德行的成就。繁体字“成德”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经历了演变和变异,和现代汉字有些差别。然而,在古代,“成德”两个字的写法与现代并没有太大区别,基本上保持了一致性。从史书和碑铭中可以看到,古代的“成德”写法和现代一样是用简单的形状来表达。

例句

1. 他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在学术界取得了很高的成德。 2. 许多人憧憬着有一天能够学有所成,达到品德高尚、成德完善的境界。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成才、成全、成就、德才兼备、修身、修养。

近义词:品德、美好、优秀、高尚、道德。

反义词:败德、堕落、劣德、品格不良。

别人正在浏览...

骜狠嗷啕便坐摽落长檐车敕断打鬼戴望舒登丁德宿雕谈读为飞矢丐户瓜庐贯悉河海不择细流很石红云宴宏旨患惙花天酒地嘉量讲念奸孼剑槊结末浄泚静境惊时经筭九乳救月慨懑看镜林涛楼座露拍马鹿易形灭鼠明路内训怯慑栖遑秋标器玩权能上蔡苍鹰螪何少挡无系世及宿胥托荫歪七竪八外向相墓享帚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