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德的意思、成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德的解释

(1).盛德。《易·乾》:“君子以成德为行。”《左传·成公十三年》:“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 宋 王安石 《枢密使张昪父惠赠太师可赠中书令制》:“积仁之庆,实在其子,终有成德,为吾宗工。”

(2).成年人应有的品德。《仪礼·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郑玄 注:“既冠为成德。” 贾公彦 疏:“案冠义,既冠,责以父子君臣长幼之礼,皆成人之德。”

(3).成就品德。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是以教諭而成德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成德是汉语复合词,由“成”与“德”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成就高尚的品德或使德行完善。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演变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成就品德

    “成”意为完成、实现,“德”指道德、品行。“成德”即通过修养与实践达成完善的道德境界。

    例:《论语·颜渊》:“君子成德,小人怀土。”

    文化引申:儒家强调通过克己复礼、修身养性实现道德圆满,成为“君子”。

  2. 已形成的德行

    指个体固有的、稳定的道德品格。

    例:《朱子语类》:“成德者,已成之德也。”


二、字源与构词


三、文化语境中的延伸

  1. 儒家伦理的核心目标

    程颐提出:“成德在己,非由外也”(《近思录》,强调道德修养的自主性。

  2. 历史人物的特定称谓

    如唐代名臣裴度谥号“成德”,表彰其德行功业(《新唐书·裴度传》。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说文解字》(许慎)
  3. 《论语集注》(朱熹)
  4. 《近思录》(朱熹、吕祖谦编)
  5. 《新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撰)

(注:因知识库限制未提供网页链接,以上文献为学界公认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成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详细释义:

一、核心含义

  1. 盛德
    指高尚、卓越的品德,常与君子的德行相关联。如《易经·乾卦》提到“君子以成德为行”,强调以完善德性为行为准则。

  2. 成年人应有的品德
    古代冠礼仪式中,要求青年摒弃幼年习性,遵循成年人的道德规范。《仪礼·士冠礼》记载:“弃尔幼志,顺尔成德”,郑玄注“既冠为成德”。

  3. 成就品德
    指通过学习和修养完善自身道德。如汉代王充《论衡·量知》所言:“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


二、延伸解析


三、经典引用


“成德”既包含静态的道德高度(盛德),也涵盖动态的修养过程(成就品德),同时具有礼仪文化中的特定含义(成年品德)。其核心始终围绕道德完善与人格提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修养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白醥百世不易豳文笔削褒贬禅宫车侧郭门尘怀充朝虫吃牙雠难畜聚楚蛮聪谋催化大红大绿簦笠多奇氛氤共同语馉飿顾计国际单位制海气好艾皓皜宏简皇命僭伪家涂解送矜原纠互考究揆枢琅珰老举棱棱砺砺连诛临时性留饭螺甸敏快牧犬拈花摘艳皮相之谈扑翻身戕折启运鬈毛人模狗样儿入值圣寿乐司民檀维讨还诬慢闲理会瞎撞谢山西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