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户的意思、丐户的详细解释
丐户的解释
即惰民。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 明 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 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自注:“籍曰:丐户即有产,不得充粮里正长,亦禁其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风俗·丐户》:“今 浙 东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即积鏹巨万,禁不得纳貲为官吏。” 清 钱谦益 《石义士哀词》:“ 蒙古 分民为十户,所谓丐户者, 吴 人至今犹贱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雍正 元年﹞并諭 浙江 之惰民, 苏州 之丐户,操业与乐籍无异,亦削除其籍。”参见“ 惰民 ”。
词语分解
- 丐的解释 丐 à 乞求。 讨饭的人:乞丐。 给与、施与:“沾丐后人多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户的解释 户 ù 一扇门,门:门户。窗户。户枢不蠹。夜不闭户。 人家:户口。户主。门户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户头。开户。 门第:门当户头。 姓。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丐户”是封建社会中备受歧视的特定群体,主要存在于江浙地区,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丐户又称“惰民”“堕民”,是元明清时期户籍制度下的“贱民”群体。他们被官方编入特殊户籍(丐籍),社会地位极低,不得与平民通婚、参加科举或担任公职,甚至禁止购置田产。
2.历史沿革
- 起源:一说源于元灭宋后,将俘虏及罪犯聚集于浙江绍兴等地,称为“怯邻户”;另一说明初朱元璋将南方小商贩、手艺人、戏子等定为“贱民”,纳入丐籍。
- 废除:清雍正元年(1723年)废除丐籍,丐户始获平民身份。
3.社会地位与职业
丐户主要从事被视为“低贱”的职业,如吹唱演戏、抬轿、接生、理发、小商贩等。即便部分人拥有财产,仍被剥夺基本权利,如明代禁止丐户子弟入学。
4.地域分布与别称
主要分布于苏州、绍兴等地,不同地区有“疍户”“九姓渔户”“伴当”等类似群体。
补充说明
“丐户”一词带有强烈贬义,字面虽含“乞丐”之意,但实际群体并非全是乞丐,而是制度性压迫的产物。其消亡反映了清代户籍制度的改革。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历史户籍制度或明清社会阶层相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丐户》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户”。它的拆分笔画为九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社会制度。在古代,穷人或无家可归者常被称为“丐”,而住在简陋不堪的小屋中的人则被称为“户”。因此,“丐户”一词形容的就是穷困潦倒的家庭。
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是「丐戶」。在古时候,「丐户」这一词汇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其中“丐”字的上部分使用了“方”字,下面则写作“己”。而“户”字则与现代相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丐户”的例句:
1. 这个家庭生活条件贫困,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丐户”。
2.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关注和帮助那些“丐户”的孩子。
一些与“丐户”相关的词汇包括“贫穷”、“困苦”、“贫困家庭”。而与“丐户”相反的词汇是“富裕”、“富有”、“富家”。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