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鲂魚頳尾的意思、鲂魚頳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鲂魚頳尾的解釋

《詩·周南·汝墳》:“魴魚頳尾,王室如燬。” 毛 傳:“頳,赤也;魚勞則尾赤。” 朱熹 集傳:“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後因以形容人困苦勞累,負擔過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既而魴魚頳尾,四郊多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鲂魚頳尾"(fáng yú chēng wěi)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經典的成語,現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出處及用法:

一、成語釋義

指鲂魚的尾巴因勞累而變紅,比喻人因過度辛勞而身體衰弱。其中:

二、經典出處

出自《詩經·周南·汝墳》:

"鲂魚頳尾,王室如毀。"

此句以鲂魚尾赤喻百姓服役之勞苦,王室政令如火灼人(鄭玄箋注)。

三、權威注釋

  1. 《毛詩正義》:

    "魚勞則尾赤,此喻民之勞苦。" 說明魚尾變紅是勞累所緻,隱喻民生艱難。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釋義為"形容人困苦勞累",并引《詩經》為證。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強調"頳"為赤色,指出其象征意義源于先秦生物學認知。

四、文化内涵

古人觀察到鲂魚尾部在特定環境下泛紅的現象,結合農耕文明對勞作的深刻體驗,賦予其人文寓意:

五、現代用法

該成語屬書面語,常見于文史論述,如:

"他日夜操持公務,鲂魚頳尾,終緻病倒。"


參考文獻來源(權威學術及辭書資源):

  1. 《詩經·周南·汝墳》原文及注疏 - 收錄于國學大師網(《十三經注疏》電子版)
  2. 《漢語大詞典》詞條"鲂魚赪尾" -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
  3. 《毛詩正義》鄭玄箋注 - 中華書局整理本
  4. 《古代漢語詞典》"頳"字釋義 - 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鲂魚頳尾”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áng yú chēng wěi,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詞義解析

  1. 字面來源
    出自《詩經·周南·汝墳》:“鲂魚頳尾,王室如燬。”。

    • “鲂魚”指一種形似鳊魚的魚類;“頳”(同“赪”)意為赤紅色。原句描述鲂魚因勞累導緻尾部變紅。
  2. 引申含義
    比喻人因長期勞苦或憂心國事而負擔沉重,身心疲憊。例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中“既而鲂魚頳尾,四郊多壘”,即用此典表達百姓在戰亂中的艱辛。

  3. 注釋分歧

    • 漢代毛亨注《詩經》時強調“魚勞則尾赤”,側重勞苦之意;
    • 唐代孔穎達則提出另一說,認為“魚肥則尾赤”,但此解釋較少被後世沿用。

使用特點

示例應用

“連年災禍,百姓如鲂魚頳尾,生計維艱。”
——通過比喻,生動刻畫民衆的困苦狀态。

此成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現代日常使用較少,但能精準傳達“憂勞成疾”的意象。

别人正在浏覽...

骜然敗亡半死不活鞁鞍比馴猜察讒幸船篷觸冒賜給寸光大腰得壹錢抵粗頂發鼎士定在惡疾諷勸鳳質關閘顧恨還帥哄動火工活龍活現嚼念戟架巾褐金鑼矜争羁身季脅魁取累見不鮮靈極另眼相看鬧掃孽苗紐絆排奪皮實潑醅籤聲千重襪氣羸求采蝺偻趣興如堕煙海沙籠聲名狼籍石館雙線行朔鄙算計天統屯積亡魂失魄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