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和下睦的意思、上和下睦的详细解释
上和下睦的解释
谓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常则是户静门清,上和下睦,立计成家,众口流传。”《红楼梦》第九九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份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词语分解
-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
- 睦的解释 睦 ù 和好,亲近:和睦。睦邻。兄弟不睦。 姓。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上和下睦
“上和下睦”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上下级之间或长辈与晚辈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它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的和谐状态。
-
释义:
- 上: 指地位、辈分或职位较高的一方,如上级、长辈、尊者。
- 和: 指和谐、协调、融洽。
- 下: 指地位、辈分或职位较低的一方,如下级、晚辈、卑者。
- 睦: 指和睦、亲近、友好。
- 整体含义: 指上下之间相处融洽,关系和睦。上级对下级宽厚仁和,下级对上级尊敬顺从,彼此间没有隔阂冲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出处与典故:
“上和下睦”的核心思想源远流长,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社会等级秩序与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其最直接的出处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典籍《左传·隐公三年》: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虽然“上和下睦”四字未直接连用,但其中“君义臣行”等表述,正是“上和下睦”所蕴含的君臣(上下)之间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的具体体现。后世将这种理想的上下关系概括为“上和下睦”。
-
用法与语境:
- 常用于描述家庭、组织、团体或社会内部关系的和谐状态。
- 强调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既要求在上位者以身作则、体恤下属(“上要‘和’”),也要求在下位者恭敬顺从、尽职尽责(“下要‘睦’”)。
- 是构建稳定、有序、高效的社会或组织环境的重要基础。
- 例句:
- 这个公司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关键在于领导有方,员工尽责,整个团队上和下睦。
- 他们家族世代相传的家风就是尊老爱幼,上和下睦,邻里都非常羡慕。
-
辨析:
- 常见误写: 常被误写为“上和下睦”。正确写法应为“上和下睦”。
- 与“和睦”的区别: “和睦”泛指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友好,范围更广,不特指上下级关系。“上和下睦”则特指存在等级或辈分差异的双方之间的和睦。
参考来源:
- 释义与用法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出处与思想溯源:左丘明. 《左传》. (中国古代重要史学和文学典籍,记载春秋时期历史,蕴含丰富的伦理思想) 具体篇章可参考中华书局等出版的校注本。
- 成语解析参考: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4. (大型汉语语文辞典,收录详尽,释义权威)
网络扩展解释
“上和下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àng hé xià mù,意为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融洽和谐。以下是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
该成语强调不同层级或辈分的人之间关系和睦,既可用于家庭中长辈与晚辈的相处,也可用于社会或职场中上级与下属的协作。例如《红楼梦》提到王熙凤因“识时达务”而做到“上和下睦”,体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维持和谐的能力。
-
出处与演变
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岳伯川的杂剧《铁拐李》,原文为:“常则是户静门清,上和下睦,立计成家,众口流传。”。后世如《初刻拍案惊奇》也引用此词,形容家庭内部和谐融洽的情景。
-
用法特点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常作谓语或定语。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无褒贬倾向,侧重客观描述和谐状态。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家庭、组织或团队内部的稳定关系,如“寰宇犹一家,常存先忧后乐之志;本支垂百世,宜敦上和下睦之风”。
-
近义与延伸
近义词如“上下相安”,但“上和下睦”更强调主动营造和谐氛围。其内涵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相呼应,如日本《十七条宪法》中“上和下睦,谐于论事”的治国理念。
总结来看,“上和下睦”不仅是一个描述人际关系的成语,更蕴含了社会秩序与协作的理想状态,适用于古今多种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被遇冰碧迟日旷久楚剥醇郁粹毛醋娘子钿笼斗绝恶孰防主霏弥干股告荒勾卒豪忲坏址胡骑假封讲绎检录见面鞋脚鯨騫久约寄住隽誉开景夸诩羸俭埒亩马王菜袂云汗雨庙祀民人木版水印内厂皮鞯平昔清运绮注裙襕鋭挫气索润含撒撇善性升堂拜母水合肆芳四监思绎素屏特揖天正节听阈外委文摊贤守小生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