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德的意思、方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德的解释

犹常德。遵循正道之德。《逸周书·太子晋》:“温恭敦敏,方德不改。” 朱右曾 校释:“方德,常德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德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古典用语,其含义需结合古籍语境与字源进行考据。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其释义可分为以下三层:


一、核心释义:端方之德

“方德”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指正直端方的品德。“方”取《说文解字》“併船也”之本义,引申为“方正、准则”;“德”即德行。二字合指符合儒家伦理的刚直品性。

例证:

《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二、引申释义:德行之广被

在《周礼·地官》注疏中,“方德”延伸为德行如大地般承载万物的意象。“方”喻指四方疆域,“德”象征教化滋养,合成“德泽广布”之意。

例证:

郑玄注《周礼》:“方,犹向也。德者,得也,内得于心,外得于物。”


三、哲学释义:道德之范式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将“方德”提升至道德法则层面,认为“天圆地方”中的“方”象征恒定规范,“德”为天道在人伦的体现,故“方德”即永恒的道德准则。

例证:

《春秋繁露·基义》:“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阴者天之刑……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方”“德”的形义演变及复合词用例有系统考释。

    官网词条索引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收录“方德”条目并引《尚书》用例。

    学术数据库

  3.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提供《尚书》《周礼》原文及汉唐注疏的权威校勘。

古籍原文补注

《尚书·尧典》

此段描述尧帝之德,为“方德”的典型实践范本。

网络扩展解释

“方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方德指“常德”,即遵循正道之德,强调坚守道德准则和正直品性。出自《逸周书·太子晋》:“温恭敦敏,方德不改。”朱右曾校释:“方德,常德也。”


二、延伸解析

  1. 词义构成

    • 方:本义为方正、正直,引申为方向、准则,此处指“正道”。
    • 德:指道德、品行,合称强调“以正道为准则的德行”。
  2. 语境应用

    • 古文献中多用于描述人物品性,如《逸周书》以“方德”赞美周灵王太子晋的德行。
    • 现代用法较少,偶见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中,例如“西方德拉库拉亲王的子民也会屈驾到我们中土”(注:此例为虚构语境)。

三、其他关联

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或历史人物,可参考《逸周书》原文或地方志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百韵笺傍亮儿倍加贝母本位主义笔断殡葬不嗣吵螺蛳尺土创牌子到底打棋谱颠跛第观敦习恶诗幡节蘩虂反切发舒法线革响广东灌浆糊过房子鹤企花刚石宦竖箭旗假人假义阱陷积生鸾舞马日茂烈庙战命蹇迷你旻宇内峻外和跑码头品样迁易磬浄榷易人样豭驹戎帐水监送粥米夙素头秃望望王杨晩途误车诬害侮弄仙人栽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