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反切的意思、反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反切的解释

[a traditional method of indicat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a Chinese character by using two other Chinese characters,the first having the same consonant as the given character and the second having the same vowel (with or without final nasal) and tone] 古汉语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注读另一个字,例如“塑,桑故切(或桑故反)”。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塑”字声母跟“桑”字声母相同,都是s),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塑”字的韵母的字调跟“故”相同,都是u韵母,都是去声)

详细解释

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 反语 ”、“ 反音 ”。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便构成东音(dōng)。不过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与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一些出入,古今声母也有些变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 孙炎 始为反切语。”参见“ 反语 ”、“ 反音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反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其核心原理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字的读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规则

    • 反切上字:取第一个字的声母。例如“丽,郎计切”中,“郎”的声母为“l”,因此被注音字“丽”的声母也为“l”。
    • 反切下字:取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如“计”的韵母为“i”,声调为去声,故“丽”的韵母和声调与之相同。
  2. 历史发展

    • 起源于汉代,是对早期“直音”“读若”注音法的改进。
    • 隋唐时期通过《切韵》等韵书系统化,成为古代主流注音方式。
    • 近代因拼音符号的普及逐渐被取代。
  3. 特点与局限

    • 优点:首次将汉字音节拆分为声母、韵母两部分,为音韵学研究奠定基础。
    • 局限:古今语音演变导致现代用反切可能无法准确拼读,如“塑,桑故切”若按今音拼读会得到“sù”而非正确读音“sù”。
  4. 别称与形式

    • 又称“反”“切”“翻”“反语”。
    • 传统书写为竖排格式,上字居右、下字居左。

示例公式表达: $$ 被切字读音 = 反切上字声母 + 反切下字韵母及声调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反切的实际应用案例,可参考《切韵》等古籍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反切

反切是指通过声韵对字进行标注和分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解析汉字的音节、音韵和读音。具体而言,反切是将一个字分成声旁和义旁两部分,通过声旁的声母和韵母来代表整个字的读音。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反切》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反”字的“厂”部,意味着反向、相对。第二个部首是“切”字的“刀”部,表示切割、分离。根据笔画拆分,整个词共有10画。

来源

《反切》一词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是古代汉字研究方法的一部分。它的形成源于古代对汉字音韵的探究和整理,为了将字归类和标注读音,人们发展了反切这一方法。

繁体

《反切》在繁体中的写法依然是「反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但是,《反切》这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写法基本相同,均为「反切」。

例句

他使用了正确的反切来标注这个古代汉字的音韵。

组词

反切标记、反切法、反切词典、反切表等。

近义词

音标注音、音韵标记等。

反义词

正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