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授的意思、符授的详细解释
符授的解释
谓官员罢任时将公物移交后任。
词语分解
- 符的解释 符 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
- 授的解释 授 ò 给,与:授予。授权。授命。授奖。授旗。授衔。授意。 教,传给:授业。 受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符授"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及特定领域(如道教、军事、行政)来理解。综合权威汉语辞书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义可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符授"指通过符节、文书或象征性信物进行授权、任命或传递指令的行为。它强调一种官方或神圣的授予过程,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 凭证性:以"符"(如兵符、符文、凭证)作为授权或指令的载体。
- 授予性:包含"授"的动作,即上级向下级、神明向凡人、或权威机构向执行者进行交付、赋予。
- 权威性:该行为本身代表某种不容置疑的权力或意志的转移与生效。
二、具体应用场景与引申义
-
军事与行政领域:
- 指古代帝王或统帅授予将领兵权或官职。例如,授予虎符(调兵凭证),象征将指挥军队的权力交给将领。如《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未见收录该词条,但相关历史文献中可见类似表述。
- 引申为正式任命或下达指令。强调通过官方文书或信物进行的授权行为。
-
道教与神秘文化领域:
- 指神灵、仙真或法师通过符箓(一种书写神秘图文的纸张或载体)授予信徒或弟子某种神力、护佑、职位或使命。如《道法会元》等道教典籍中,有"符授"指代神授符命或法职的过程。
- 引申为神秘力量的传递或加持。如《中华道教大辞典》等工具书在解释相关概念时,会涉及此内涵。
三、词源与结构
- 符:本义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多用竹、木、金属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伪。引申为代表命令、契约、祥瑞或神秘力量的象征物、文书、图形。
- 授:给予,交付,任命。
- 符授:为动宾结构(符是授的对象),意指"授予符"或"以符授予"。其核心即在于通过特定的、具有权威象征的"符"来完成"授予"这一动作。
总结
"符授"一词,意指凭借符节、文书或具有象征意义的信物(符)来正式地授予(授)权力、职位、使命、神力或指令的行为。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在权力交接、命令传达以及宗教仪式中对于凭证和权威性的高度重视,主要用于描述具有官方、神圣或正式背景的授权过程。其具体含义需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如军事任命、道教法事)来理解。
来源参考:
-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对"符"、"授"及相关词条的解释,并结合古籍(如史书、道教典籍)中的用例进行归纳。
- 道教领域释义参考《中华道教大辞典》(胡孚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道教大辞典》(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华夏出版社)等专业工具书的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符授”是一个古代行政术语,其核心含义为官员在卸任时将公物移交给继任者。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符授(拼音:fú shòu,注音:ㄈㄨˊ ㄕㄡˋ)指官员离任时,需将官署的公物、文书等正式移交给接任者,确保职务交接的规范性和连续性。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行政制度中对公共财物管理的严格性。
-
词义解析
- 符:本义为符节(古代官员身份凭证),后引申为符合、标记;
- 授:指交付、移交。
组合后,“符授”特指以符合官制程序的方式完成公物移交。
-
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行政制度相关的文本中,描述官员职务交接的正式流程。例如,唐代文献中可能记载某官员“符授其职于后任”,强调交接的合法性。
-
相关延伸
古代官员交接需遵循严格规定,包括账目清点、文书核验等,符授是其中关键环节,旨在防止公物私占或管理疏漏。
符授是古代官员卸任时的法定程序,强调公物移交的规范性和责任性,反映了传统行政体系的制度严谨性。
别人正在浏览...
八法针鸧鸆成速车枕村蛮汉澹辞灯会电视片定策国老豆角儿独弦匏琴方山风颠高冈閤下和气致祥化城黄花节糊涂到顶讲院江渚加行静场敬候尽可能旧贯眷识局席开城开朗岿峗凌衊霉烂绵言细语貔狸千门迁削谴逐软着陆上户上纳赡闻麝灯盛气生抢沈墨沈稳摅吐天雄挑撮嬥换同德协力抟换土阶茅屋韦陀倭扇夏候鸟详和向午虾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