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傍纽的意思、傍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傍纽的解释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傍纽者,皆是双声。正在一纽之中,傍出四声之外,傍、正之目,自此而分清浊也。”参见“ 正纽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傍纽是汉语音韵学术语,指古代诗文创作中需避免的一种声韵瑕疵,属于传统“八病说”之一。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同一诗句内使用了声母相同或相近、但韵部不同的字,导致诵读时音节重复或拗口。以下从定义、成因与演变三方面详释:


一、定义与音韵特征

  1. 声母关联性

    “傍纽”的“纽”指声母(传统称“声纽”)。若诗句中相邻或间隔字出现同声母或同类声母(如双唇音“帮、滂、并、明”),即构成傍纽。例如:

    “鱼游见风月”(“鱼”ŋ- / “月”ŋ- 同为疑母)

    此句因重复喉鼻音声母而违律。

  2. 韵部差异性

    关键在声母相近的字需分属不同韵部。若同声母且同韵(如“芳”与“房”),则属“正纽”,与傍纽并列八病。


二、避忌原因与语言机制

傍纽的禁忌源于汉语音节结构特性:


三、历史演变与争议

  1. 起源争议

    傍纽概念初见于南朝沈约《四声谱》,但具体规则到唐代《文镜秘府论》才系统化。部分学者质疑其是否为沈约原意。

  2. 实践弱化

    宋代后,诗家更重平仄与意境,对傍纽限制逐渐放宽。如《文则》称:“病犯之说,拘者守之,达者不拘。”

  3. 现代认知

    音韵学家王力指出,傍纽反映了中古汉语对声母协和度的追求,但过度避忌反损表达自由,故“不宜机械套用”。


权威参考来源

  1. 《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唐·空海,详载八病定义)
  2. 周祖谟《问学集·沈约四声考》(中华书局,1966,论傍纽源流)
  3. 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分析音病实践)
  4.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术语释义)

(注:链接仅提供古籍数字资源示例,现代著作建议查阅纸质或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傍纽”是古代音韵学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涉及汉字声韵结构的分析。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傍纽”指声母相同、韵母相近但声调不同的字,与“正纽”相对。例如,若两字声母均为“帮母”,韵母相近(如“东”与“冬”),但声调不同(如平声与上声),则构成傍纽关系。

二、与“正纽”的区别

三、历史背景

唐代音韵学家神珙在《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序》中提出:“傍纽者,皆是双声。正在一纽之中,傍出四声之外。” 此概念用于区分清浊音和声韵组合的细微差异,是早期反切注音法的重要理论。

四、应用与意义

傍纽的划分帮助古人系统化分析汉字音韵结构,对诗词格律、韵书编纂(如《切韵》)有指导作用,也为后世研究汉语语音演变提供了依据。


注意: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到“傍纽”指依附权贵者,但此释义未见于主流文献,可能为误用或引申义,建议以音韵学术语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巴避备警逼水参军戏馋风倡园花斥疵醇儒大壑墆积顶门上一针东山再起法案泛萍丰肉凤头鞋夫人城管线股指函大航天飞机赫赫扬扬毁家纾难浑虫胡突降堦窖藏金绣酒罐子疾恶好善积薪候燎连珠营卢耽鹤孟母溺职农亩平平安安千古奇谈起意麴王箬下春婶子诗祟世态师言手痕受授厮帮搜觅宿斋桐膏瓮头瓮牖文籍先生窝窝鞋午季污膺遐苗乡野咸与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