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辱的意思、顿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辱的解释

谓揪头顿地使受辱。《汉书·贾谊传》:“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北齐书·孝昭元后传》:“始渡 汾 桥, 武成 闻后有奇药,追索之不得,使阉人就车顿辱。”《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 嵩 ( 长孙嵩 )固争之,帝大怒,责 嵩 在官贪污,命武士顿辱之。” 胡三省 注:“顿辱,捽其首使顿地以辱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辱"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语义结构:

一、基本释义 "顿"取《说文解字》"下首也"之本义,引申为挫败、困顿,《汉语大词典》释作"挫伤折辱"(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12册)。"辱"据《玉篇》"耻也",指羞辱、侮辱。二字连用构成并列关系,指使人遭受挫折与羞辱的双重打击。

二、引申释义 在具体语境中可特指:

  1. 政治领域的仕途贬谪,如《后汉书·窦融传》"卒被谗顿辱之祸"(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2. 军事斗争中的身心摧残,见《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顿辱将士"的战争策略记载(来源:国家图书馆《二十四史全译》);
  3. 礼法制度中的惩戒手段,如《唐律疏议》载"五品以上官非犯恶逆,不合顿辱"(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法律大典》数据库)。

该词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未单独列目,其语义功能已被"挫辱""折辱"等现代汉语词汇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顿辱”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释

拼音为dùn rǔ,字面含义指揪住头发将人头部按到地上进行侮辱。这一动作在古代是极端羞辱他人的行为,常见于文献记载的刑罚或权力压制场景。

二、出处与例证

  1. 《汉书·贾谊传》提到“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描述对身份低贱者的侮辱;
  2. 《北齐书·孝昭元后传》记载宦官“就车顿辱”的施暴行为;
  3. 《资治通鉴》中长孙嵩因进谏被“顿辱”,即被揪头按地羞辱。

三、动作解析

“顿”在此处指用力按压头部至地面,“辱”强调对尊严的践踏。这种行为兼具肢体暴力与精神羞辱的双重性质,常用于体现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压制。

四、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顿辱”可引申为突如其来的严重侮辱,强调受辱的突然性与严重性。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遭受名誉打击的场景。

五、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历史文献解读或书面化表达,日常口语较少使用。在分析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权力关系时,此词常作为典型例证。


提示:如需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历史案例,可参考《汉书》《资治通鉴》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北戎伯牙絃逋米不震冁然从恶若崩徂师德全如醉电灌站低物件愤悁怫怒管帐古处贵孽龟王虾蟆精黑办检勾叫曲搅首鹪蚊鯨寇柯半奎踽龙涎毛骨悚然末庭南货忸忸怩怩攀桂炮火培风漂洗姘居破旧立新嗛齐倩影跷脉蜻蛚子啓劄全影热乱如获至宝沙鼎市鬨识时世务寿世姝惠锼镵素腰淌板船推后王生袜物化误衍响导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