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钝鎚 ”。笨重的槌子。比喻愚钝。《晋书·祖纳传》:“君 汝 潁 之士,利如锥;我 幽 冀 之士,钝如槌。持我钝槌,捶君利锥,皆当摧矣。”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自此韜餘刃,终当学钝鎚。”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颇有聪颖士,利锥非钝槌。”
钝槌(dùn chuí)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钝”和“槌”两部分构成,需结合二者含义及古籍用例综合释义:
本义指刀剑等器物不锋利,引申为笨拙、迟钝。《说文解字》释:“钝,錭也。”段玉裁注:“刀不利也。”
指敲击工具,如棒槌、鼓槌。《集韵》载:“槌,击也。”其形制多为硬质长柄,用于捶打物体。
钝槌的字面含义为不锋利的敲击工具,在古籍中多用于比喻:
该词隐含“工具失效”到“能力缺失”的隐喻逻辑,反映汉语“以物喻人”的思维传统。如清代笔记《坚瓠集》评诗“如钝槌击絮”,批评文辞无力。
注意:因“钝槌”属生僻词,现代词典收录有限。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说文解字注》等权威辞书,并援引禅宗文献用例佐证。如需进一步考据,建议查阅原典或专业辞书影印本。
“钝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指笨重的槌子,即物理意义上不锋利或沉重的敲击工具。例如《晋书·祖纳传》中“钝如槌”即形容槌子的特性。
二、比喻意义
引申为愚钝、不灵巧的人或事物,常与“利锥”形成对比,强调不同特质。如《晋书》记载祖纳以“钝槌”比喻幽冀之士的质朴,与汝潁之士的机敏“利锥”相对。宋代王禹偁诗句“终当学钝鎚”则借以表达收敛锋芒的处世态度。
补充信息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文学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若需具体文献例证,可参考《晋书》、王禹偁《谪居感事》等作品。
哀蝉曲白脱绊拘辩敏卜禘财爻持复驰景锄地銼尸当锅灯龛地层学方徼烦恼吠影吠声广崇光演寒菜悍气惶疑懽如简正嚼味疥虫介祉进祝拘窘军吏开拍开斋节渴闷口颊坏疽例儿扯儿流星锤流言飞文美孚灯逆反心理牛屋浅薄凄惨其诸认军旗号擅便商借商洽赏叹沈泯尸寝食言收报人鼠头鼠脑四圣搜扬侧陋聤耳亡亲瓦尊窝子班限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