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徼的意思、方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徼的解释

边塞;边防地区。《后汉书·南蛮传赞》:“百蛮蠢居,仞彼方徼……往化既孚,改襟输寳。”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方徼》:“徼者绕也,所以绕遮蛮夷使不得侵入中国也。方者方面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徼”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与“边界”“方位”相关,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分解

    • 方:《说文解字》释为“并船也”,引申为“方位”“区域”,如“四方”即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参考《汉语大词典》)。
    • 徼:读作jiào时,意为“边界”“巡察”,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南至牂牁为徼”,指南方边界;读作jiǎo时,则通“侥”,表“侥幸”义(参考《古代汉语词典》)。
  2. 复合词义项

    • 地理边界:指国家或地域的边疆,如《汉书·地理志》载“设方徼以守边”,强调对领土的防卫(参考《汉语大词典》)。
    • 方位界限:用于描述特定方向的边际,如王勃《滕王阁序》“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方徼”,以“方徼”指代衡阳南方的边界(参考《全唐文》)。
    • 抽象引申:可喻指思想、行为的界限,如“学问无方徼”表示学术探索的无限性(参考《现代汉语词典》)。
  3. 文献用例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用于地理与军事语境,如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方徼之戍,不可不严”,强调边疆驻防的重要性。古典诗词中亦用于渲染空间辽阔感,如“极目方徼外,苍茫接大荒”(参考《全唐诗》)。

“方徼”以地理边界为核心,兼具方位描述与抽象引申的复合语义,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层次性与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方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为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方徼(拼音:fāng jiǎo)指边塞或边防地区,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国与其他民族接壤的军事防御区域,强调地理方位的划分和边界防护功能。


二、词源与文献依据

  1. 历史典籍

    • 首次见于《后汉书·南蛮传赞》:“百蛮蠢居,仞彼方徼……往化既孚,改襟输寳。”,说明汉代已用此词描述边疆地区。
    • 五代马缟在《中华古今注·方徼》中进一步解释:“徼者绕也,所以绕遮蛮夷使不得侵入中国也。方者方面也。”,强调其作为军事屏障的功能。
  2. 构词解析

    • “方”指方向或方位,划分地域范围;
    • “徼”通“边界”,源自“绕遮蛮夷”的防御概念。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到该词有“品行端正”的引申义,但此解释缺乏其他文献佐证,可能与原意混淆,需谨慎参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中华古今注》等原始文献,或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拔赵帜辨明骋怀游目雠比防身放着风行雨散赗助奋掷附灵高轩过公符国氛孩笑横队合姓花捐滑润艰诘鲛人假佐结疤借言今夕何夕机事不密捐残去杀军国主义累年鳞卒利息耄乱媒染面课名垂青史明知内查外调瓯窭丕变钱靫儿浅眇啓荜青枫浦侵虞绮襦纨袴却避蕊苑嫂溺叔援沙犀社会地位视为知己书椠姒妇剔挑颓山忘年娃娃鱼偎依武昌鱼乡愿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