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龛的意思、灯龛的详细解释
灯龛的解释
神龛;佛龛。龛中有长明灯,故称。 元 方夔 《钱王守凫墩在临安道左》诗:“山下灯龕挂纸钱,水杨墩上草芊绵。” 明 刘基 《春谷诗为竺西和尚赋》:“日暮精舍归,灯龕白云满。”
词语分解
- 灯的解释 灯 (燈) ē 照明的器具:电灯。路灯。灯火(泛指亮的灯)。灯语(通讯方法之一)。灯标。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红绿灯。指示灯。酒精灯。 装饰张挂的彩灯:灯节。灯市。河灯。冰灯。 笔画数:; 部
- 龛的解释 龛 (龕) ā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佛龛。神龛。 古同“戡”,平定。 笔画数:; 部首:龙;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灯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dēng kān(注音:ㄉㄥ ㄎㄢ),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义
灯龛指一种小型龛位,主要用于供奉灯火、佛像或神像,常见于古代家庭、寺庙或宗教场所。它既有实际照明功能,也承载祭祀和精神寄托的作用。
详细解释
-
结构与用途
灯龛多为木质或石质,形似小型壁龛,内置长明灯(即持续燃烧的油灯或蜡烛)。在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灯龛常与佛龛、神龛结合,象征光明与神圣,体现对神佛的虔诚供奉。
-
文化象征
灯龛也被引申为庇护或隐秘之所。例如,元代诗人方夔在诗中用“山下灯龕挂纸钱”描绘祭祀场景,明代刘基则以“灯龕白云满”表现禅意与自然融合的意境。
-
历史背景
古代灯龛多用于寺庙和家庭祭祀,长明灯的持续燃烧寓意祈福消灾、驱散黑暗。这一传统至今在部分寺庙和民俗活动中仍有保留。
灯龛既是具象的宗教器物,又是文化符号,融合实用功能与精神信仰。其含义从实体供奉空间延伸到象征性的庇护概念,反映了古代建筑、宗教与文学的交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灯龛(dēng kān)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用于形容供奉神灵或佛像的小型建筑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右部为“龙”字的部首。
- “灯”字共有八个笔画,其中包括“日”、“灬”、“示”、“斤”、“井”和“乙”六个基本笔画,以及两个附加笔画。
来源:
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人们会将一盏小灯放置在特定的建筑物内,以表示对神明的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建筑物逐渐被称为“灯龛”。
繁体:
《灯龛》的繁体字为「燈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灯龛的表达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目前使用的常见写法与现代简化字相似。
例句:
1. 她在佛堂的灯龛前虔诚地燃起了一支香。
2. 这座庙宇内有许多美丽的灯龛,每个都富丽堂皇。
组词:
灯台、灯盏、灯笼、灯光、灯塔
近义词:
供桌、神龛、香台
反义词:
敬拜、膜拜、敬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