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独自欣赏、娱乐。《孟子·梁惠王上》:“民欲与之偕亡,虽有臺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晏子春秋·杂上十四》:“夫乐者,上下同之……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汉书·游侠传·陈遵》:“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差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湛俗间官爵功名,不减於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2).独自以某事物为乐。《礼记·乐记》:“独乐其志,不厌其道。” 孔颖达 疏:“言 武王 今独能乐其志意,不违厌其仁义道理也。”
(3).玩具名。即陀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梜者,鏇作独乐及盏。” 缪启愉 校释:“‘独乐’,即‘陀螺’,小儿玩具。”参见“ 陀螺 ”。
独乐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维度释义与文化内涵。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其核心含义指“独自享受快乐或安于自我愉悦的状态”。《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此处的“独乐”强调个人独自欣赏音乐或享受乐趣,与“众乐”形成对比,体现儒家思想中对共享与仁爱的倡导。
在词义发展过程中,“独乐”衍生出两层引申含义:其一指“不与他人分享的私密愉悦”,如《汉书·艺文志》中“独乐其志”描述隐士超然物外的境界;其二含消极色彩,表达“自私享乐不顾他人”的贬义,如《史记·李斯列传》批评“独乐宫室”的奢靡行为。
现代汉语中,“独乐”常被赋予积极心理学意义。学者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独乐非孤僻,乃心性自足”,强调独处时保持内心丰盈的修养价值。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将其定义为“自得其乐而不依赖外物的精神状态”,收录于词汇类目“心理活动”条目下。
“独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独自享乐
指个人专注于自身快乐,忽略他人感受或利益,常含贬义。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虽有臺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强调统治者若只顾自己享乐,将失去民心。
独自欣赏或娱乐
中性用法,表示以个人兴趣为中心的活动。如苏轼诗句“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体现独处时的精神满足。
需结合语境判断词义:古典文本多含批判性,现代日常使用可能偏向中性。陀螺的释义需依托历史文献,当代罕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孟子》《晏子春秋》等典籍,或查字典相关词条。
八荒保家卫国闭路兵事不测之祸蚕麦惝恍虫虎粗安等情垩灰饵敌放赖犯手势发视废寝忘食风浮讣告广庭大众过款鸿济黄刺玫昏坎及笄寂絶净利金屋藏娇伎人九宫九还丹九蒸三熯裾裾抗生素可见冷丁粮草厉揭力言楼路轮蹄梅腮面红耳赤男丁贫素迁刻善马沈灶产鼃识赏舒愤殊略説天良树塞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松萝天假因缘天南地北投售帷闼宪府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