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渡江楫的意思、渡江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渡江楫的解释

《晋书·祖逖传》:“帝乃以 逖 为奋威将军、 豫州 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鎧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嘆。”后以为出征宣誓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渡 江 楫,慷慨吞 胡 羯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渡江楫"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典故的复合词,由"渡江"和"楫"两部分构成。该词典出《晋书·祖逖传》,特指东晋名将祖逖率军北伐时中流击楫的典故。《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象征立志报国的船桨",《古代汉语词典》则注为"表达复兴之志的典型意象"。

从字义解析:

  1. "楫"读作jí,本义指船桨,《说文解字》释为"舟擢也"。在"渡江楫"中作动词"渡"的凭借工具,《辞源》引《诗·卫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注疏,强调其渡越江河的工具属性。
  2. "渡江"作为动宾结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横跨江河的行为",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特指晋室南渡后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

该词的引申义包含双重象征: • 表层指涉渡江工具,《汉语成语大辞典》引《资治通鉴》注"中流击楫而誓"; • 深层喻指复兴之志,《中国典故大辞典》解析为"表达收复失地的决心",常与"中流击楫"互文使用。

现代用法多见于历史论述与文学创作,如钱钟书《管锥编》论及"楫字意象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渡厄精神"。在权威辞书中,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建议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中关于古代舟楫制度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渡江楫”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晋书·祖逖传》,其核心含义与东晋名将祖逖北伐的壮举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典故出处与背景

据《晋书》记载,祖逖被任命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后,率部渡江北伐。行至长江中流时,他击打船桨(即“中流击楫”)立誓:“若不能收复中原,便如江水一去不返!”。这一场景展现了祖逖誓死报国的决心,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2.象征意义

“渡江楫”常被用来比喻坚定的志向与爱国精神,尤其强调在逆境中矢志不渝的豪情。宋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借祖逖之事抒发抗敌报国的气节。

3.词语结构与用法

4.相关扩展

该典故衍生出成语“中流击楫”,与“渡江楫”含义相近,均强调奋发图强的决心。此外,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也常与此并提,共同体现其自律与抱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祖逖传》原文或文天祥《正气歌》的完整诗句。

别人正在浏览...

八大八小百饼帮岸北监超雪赤鸡重合欻翕鹑兔啐酒达摩典博逗点对荅菲微附遣恭馆诡绐诡求海裔皇坟谏劝交作戢兵久客抠趋劳动权梁驺鍊力连书离娄廪贡令族栗尾卢獦緑拗儿魔行内溜千斤闸潜瘗清茶淡饭丘赋齐言三学士赏潜盛兵蔎蔎说梅止渴丝鞋天枢条集通脱木头目头陀碑驮鸟瓦鼎婉冶文莱文算狎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