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畿的意思、都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畿的解释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而却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 唐 白居易 《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 山 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唐 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2). 唐 道名。辖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访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 明皇 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岭南 。”原注:“ 都畿 ,治 东都 , 河南 陕 、 汝 、 郑 、 怀 等州属焉,分 河南 道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都畿”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语义和行政区划两个层面解析,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都畿”原指国都及其周边地区,由“都”(国都)和“畿”(京畿,即都城管辖范围)组合而成。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后泛指历代王朝都城所在的核心区域。

二、历史演变与行政区划实例

  1. 唐代“都畿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朝廷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其中“都畿道”以洛阳为中心,管辖今河南省西部的陕州、汝州、郑州、怀州等地。其范围与“京畿道”(长安周边)并列,成为重要的行政分区。

  2. 词义扩展
    晋代文献如皇甫谧《三都赋序》中,“都畿”已用于描述京都的宏大规模,如“都畿弘敞丰丽”。此后该词逐渐演化为对重要城市地位的比喻,现代语境中可指代具有核心影响力的都市区域。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四、相关概念辨析

“畿”单独使用时,特指国都附近的直辖地区(如“畿辅”),而“都畿”更强调都城与周边行政一体化的概念。唐代的“都畿道”则是这一概念的制度化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都畿(dū jī)是一个汉字词语,寓意是指一个地区的中心和核心。拆分部首是都(dū)和畿(jī),其中都的部首是阝,畿的部首是田。都的笔画数是5,畿的笔画数是9。都畿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政治地理概念,表示中央政权的所在地和行政中心。在繁体字中,都畿仍然是“都畿”。古时候的汉字写法遵循着不同的规则,但都畿的基本形态和现代写法相似。以下是一个例句:“北京是中国的都畿,拥有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机构。”与都畿相关的组词有“都城”、“都市”等;近义词有“中心”、“核心”等;反义词有“边陲”、“外围”等。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