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未辨菽麦的意思、未辨菽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未辨菽麦的解释

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载湉 小丑,未辨菽麦,鋌而走险。”参见“ 不辨菽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未辨菽麦

释义:

指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人愚昧无知,缺乏基本常识或判断力。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

    “菽”指豆类,“麦”指麦子。字面意为无法区分豆与麦这两种常见农作物,引申为对基础事物的认知匮乏。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

  2. 比喻义

    比喻学识浅薄、愚钝糊涂,或对事物本质缺乏辨别能力。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二、典故溯源

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描述晋悼公的兄长智力低下,连豆麦都无法区分。后成为固定成语,强调认知能力的缺失。

来源:中华书局《左传译注》


三、用法与示例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在线链接(需订阅访问)

  2. 《辞海》(第七版)“未辨菽麦”词条

    网络版入口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与《左传》典故直接关联。


五、相关成语

网络扩展解释

“未辨菽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发音:wèi biàn shū mài
释义:分不清豆子(菽)和麦子,比喻愚昧无知或缺乏基本常识,后也引申为无法辨别事物真伪、好坏或人的品性。


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文献:

    • 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八年》,记载晋国贵族因周子的哥哥“不能辨菽麦”而拒绝立其为国君。
    • 三国时期陈琳在《檄吴将校部曲文》中讽刺孙权“未辨菽麦”,形容其缺乏政治智慧。
  2.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欲立14岁的周子为国君,理由是其兄长虽年长却愚笨到连豆麦都无法分辨,最终周子继位。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五谷不分、愚昧无知 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目不识丁 学富五车

现代意义

如今多用于强调脱离实际或缺乏生活经验,例如讽刺“书呆子”型人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熬油费火别棹禀牍蚕丛鸟道超负荷朝冶重唱翠履倒板倒熟话掉趣短长吟贩夫皁隶烦刻饭来张口浮水恨事华编潢漾回炉复帐获释将官讲赞见少净利酒场捐落开小竈跨涉懒钝灵篆流飞鲁戈回日轮箘眉谱冥漠之乡偶视朋夥铅锋前晌青草山情鉴柔红三顶拐三年不蜚稍秣省罢审物时而世鉴什围伍攻守夜水犀手酥酪跳伞员头报莞然先儒效命心荡神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