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未辨菽麦的意思、未辨菽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未辨菽麦的解释

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载湉 小丑,未辨菽麦,鋌而走险。”参见“ 不辨菽麦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未辨菽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发音:wèi biàn shū mài
释义:分不清豆子(菽)和麦子,比喻愚昧无知或缺乏基本常识,后也引申为无法辨别事物真伪、好坏或人的品性。


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文献:

    • 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八年》,记载晋国贵族因周子的哥哥“不能辨菽麦”而拒绝立其为国君。
    • 三国时期陈琳在《檄吴将校部曲文》中讽刺孙权“未辨菽麦”,形容其缺乏政治智慧。
  2.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欲立14岁的周子为国君,理由是其兄长虽年长却愚笨到连豆麦都无法分辨,最终周子继位。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五谷不分、愚昧无知 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目不识丁 学富五车

现代意义

如今多用于强调脱离实际或缺乏生活经验,例如讽刺“书呆子”型人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未辨菽麦的意思

《未辨菽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无法区分大豆和小麦。它用来形容人的眼力不高明,无法分辨不同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未辨菽麦》的部首为艹和禾,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未辨菽麦》出自《左传·昭公六年》,原文是:“无冥其目,未辨天下之菽麦。”意为“没有盲目的眼睛,就无法辨别天下的大豆和小麦。”后来被引用为成语。

繁体

《未辨菽麦》的繁体写法为「未辨菽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未辨菽麦》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他对人的本性了如指掌,真是眼力高明,从来没有被《未辨菽麦》。

组词

菽麦、未辨、辨别

近义词

笨拙、浅薄、迷惑

反义词

眼明、敏锐、机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