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颡的意思、碓颡的详细解释
碓颡的解释
形如碓的高额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专诸 者, 堂邑 人也。 伍胥 之亡 楚 如 吴 时,遇之於途……因相其貌,碓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戾於从难。”《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见一壮士,碓顙而深目,状如饿虎,声若巨雷。”
词语分解
- 碓的解释 碓 ì 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颡的解释 颡 (顙) ǎ 额,脑门儿: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居丧、请罪、投降时行之)。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碓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碓颡(拼音:duì sǎng)指“形如碓的高额头”。“碓”是古代舂米的工具,由石臼和木杵组成;“颡”意为额头。组合后形容人的额头高而突出,类似碓的形状。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词典(如查字典、沪江在线词典)中均有明确记载。
二、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籍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例如:
-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描述刺客专诸:“碓顙而深目,虎膺而熊背”。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见一壮士,碓顙而深目,状如饿虎,声若巨雷”。
三、其他释义争议
部分网络来源(如)提到“碓颡”可作为成语,比喻“无法摆脱的困境”,并引申为努力奋斗却难以突破的境地。然而,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词典或经典文献,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引申用法,需结合具体上下文谨慎使用。
四、综合说明
- 核心含义:以具象的额头特征为主,强调外貌描述。
- 使用场景:多用于古代文学或历史文本中,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 权威参考:建议优先依据《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等古籍用例及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碓颡》是一个古汉字,意思是用碓子把谷物碾碎。
拆分部首和笔画:《碓颡》由“石”和“颡”两个部首组成,共14个笔画。
来源:《碓颡》源自《说文解字》,是古代农民用来磨碾谷物的工具。
繁体:繁体字为《碓頭》。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字形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字体的形态可能略有差异。
例句:他用碓颡磨碎了谷物。
组词:碓颡石(指用来打磨谷物的石头)、碓颡谷物(指被用碓颡磨碎的谷物)等。
近义词:磨谷、碾磨、磨碎。
反义词:不可碾磨、无需磨碎。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