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旁若无人的意思、旁若无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旁若无人的解释

[self-assured or supercilious] 虽然有人在旁边,但好像没看见。形容态度自然。亦形容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扪虱而谈,旁若无人。——《晋书·王猛传》

详细解释

(1).虽有人在侧而视若无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顾别人的态度或反应。《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李载 者, 燕 代 豪杰。常臂鹰携妓以猎,旁若无人。”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扪虱新谈》:“妹昔观优献丑,赖表兄捫蝨而谈,旁若无人,郎君器宇不凡……愿托终身。”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 周安 旁若无人的,边慢慢拉着空车在人众后方走,边这么自言自语。”

(2).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 归彦 既地居将相,志意盈满,发言陵侮,旁若无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謇谔》:“ 朝恩 称詔集百僚,有所评议,恃恩陵轢,旁若无人。” 明 吴琯 《剑侠传·宣慈寺门子》:“饮兴方酣,俄覩一少年跨驴而至,骄傲,旁若无人。” 茅盾 《路》五:“想到每次校务会议时 老荆 那种旁若无人的态度,真叫人难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旁若无人"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意涵的成语,其核心意义指人在特定场合中言行举止自然坦荡,仿佛周围不存在他人。该成语在《汉语大词典》中被界定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前",包含双重语义维度。

从语义发展脉络考察,《晋书·王猛传》记载的"扪虱而谈,旁若无人"典故,生动展现了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的洒脱风范,此时词义偏向中性描述。随着语言演变,现代语境中该词更常带有贬义色彩,特指不考虑他人感受的傲慢态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标注的"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释义。

在语用功能层面,该成语具备三种表现形态:①自然状态下的专注神情,如学者沉浸研究时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②社交场合中的失礼行为,例如在公共区域大声喧哗影响他人;③特殊情境的艺术表达,常见于戏曲表演者通过夸张动作展现角色性格。这种多义性要求使用者需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权威语言学者指出,成语的古今异义现象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动态特征。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大词典》考证显示,"旁若无人"的语义重心从最初的"专注忘我"逐渐向"目中无人"偏移,这种演变与明清时期社会礼仪规范强化密切相关。

引用参考: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旁若无人”是汉语成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1. 基本释义

    • 原意: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或专注投入,不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 引申义:也指态度傲慢,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含贬义。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与高渐离在闹市饮酒高歌后相泣,“旁若无人”形容其行为不受拘束。

  3. 用法与语境

    • 褒义用法:用于赞美人在特定场合的从容自信。例如:“他演讲时旁若无人,台风稳健。”
    • 贬义用法:批评傲慢无礼的态度。例如:“他进门后径直坐下,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喝。”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目中无人、镇定自若(需根据语境区分褒贬)。
    • 反义词:众目睽睽、战战兢兢。
  5. 典型例句

    • 古籍用例:《晋书·王猛传》中“扪虱而谈,旁若无人”形容自然不拘束。
    • 现代用例:如“她在人群中练习舞蹈,旁若无人地投入动作”。

提示:该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避免误用。更多例句可参考中的实际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騃拙帮骽宝府标目柴草禅寺澄肃宸藻大荒落对窝多历年所堕云雾中迩英合复读富贵气干式国害瞽妪回舟兴护路林溷称见觑叫讙积膘接物咎谪沮舍客体空气魁元雷腾力臂厉神露井鸣珂巷靡佗末材闹矛盾盘案跑泉桥路清员权星善马沈缗时既私了添展屉子土青木香微风五经家雾滃乌油相水火闲心宵祲笑颜黠强淅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