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f-assured or supercilious] 虽然有人在旁边,但好像没看见。形容态度自然。亦形容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扪虱而谈,旁若无人。——《晋书·王猛传》
(1).虽有人在侧而视若无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顾别人的态度或反应。《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李载 者, 燕 代 豪杰。常臂鹰携妓以猎,旁若无人。”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扪虱新谈》:“妹昔观优献丑,赖表兄捫蝨而谈,旁若无人,郎君器宇不凡……愿托终身。”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 周安 旁若无人的,边慢慢拉着空车在人众后方走,边这么自言自语。”
(2).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 归彦 既地居将相,志意盈满,发言陵侮,旁若无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謇谔》:“ 朝恩 称詔集百僚,有所评议,恃恩陵轢,旁若无人。” 明 吴琯 《剑侠传·宣慈寺门子》:“饮兴方酣,俄覩一少年跨驴而至,骄傲,旁若无人。” 茅盾 《路》五:“想到每次校务会议时 老荆 那种旁若无人的态度,真叫人难受。”
“旁若无人”是汉语成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与高渐离在闹市饮酒高歌后相泣,“旁若无人”形容其行为不受拘束。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与反义词
典型例句
提示:该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避免误用。更多例句可参考中的实际场景。
《旁若无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或者行为态度自然,毫不在意他人的存在或者意见,仿佛周围没有别人。
成语《旁若无人》的部首是日部,共有11个笔画。
《旁若无人》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剧本《牡丹亭》。故事中的主人公唐伯虎对待外界评论和指责都能从容不迫,表现出他那股率真大胆、不受拘束的性格。
旁若無人(繁體字)
在古代贴秧童子写“腦”。明代吴蓮堂(吳敬梓)《儒林外史》:“再不自己旁若无人了。”
他在舞台上自信地表演,旁若无人。
旁观、若有若无、无人区
无视他人、漠不关心、不顾他人
在意他人、畏缩、顾虑重重
爱钱如命暗蔽悖慠锛锄残局恻怛颤掣尝胆眠薪铛铛澄华伧人瑳磨啗函丹冥缔连短兵翻箱倒笼粉饰附凑浮动傅粉何郎概律概数滑稽剧胡毋讲校假相国进稿警报器经星浄筵军器开花结果吕武操莽名高默神木木然旁枝末节淜湃平圆茕厘齐暾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山翠胜概身行时丰释例説人家司方同闬头会橐泉宫危地五供养五花馆无彝酒峡纸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