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责的意思、讨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责的解释

见“ 讨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责”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词义分解

  1. “讨”:《说文解字》释为“治也”,本义为治理,引申有诛伐、谴责、探究等义项。如《左传·宣公二年》载“亡不越竟,反不讨贼”,此处表追究之意。
  2. “责”:《玉篇》训为“求也”,本义为索取,发展出问责、要求等引申义。《战国策·齐策》中“梁客辛垣衍安在”句注“责,问也”即用此义。

二、复合词义 该词在古籍中主要呈现两种用法:

  1. 追究问责:《后汉书·陈忠传》注引“讨责有司”指追究官吏责任
  2. 探究原委:宋人笔记《容斋随笔》载“讨责故实”谓考究典章源流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见使用,相关语义由“问责”“追究”“考据”等现代词汇承袭。研究古文献时可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2014版)第892、1536页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讨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释义

“讨责”即“讨负”,指追讨债务或追究责任。其中“讨”有索取、追查之意,“责”通“债”,表示欠款或责任。

二、字义分解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例如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可能涉及“讨责”行为,即通过武力或法律手段追讨欠款或追究失职责任。

四、注意事项

需与“指责”区分:后者指对过失的责备(如“他因失误被指责”),而“讨责”更强调实际追索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讨负”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西四镇弼匡不念旧情残疾人重出冲境莼羹鲈脍踧踖不安当量大少爷灯宴东郭之畴对照多藏厚亡犯难伏刑格格歌舞剧构妖盥濯国典果刑信赏好梦不长黄远生荒冢画铺简简狡启节撡节年畸节钧金款实酷日枯原利市隆牡眊矂鸟惊鱼骇鸟强宁告叛衍飘海平沉曲录木荣除伤亡市场调节价守数疏滞獀狩沓飒徒工瘏口驮梁王纲枉问物魅无能为力湘女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