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拙的意思、短拙的詳細解釋
短拙的解釋
[shallow and clumsy] 淺陋笨拙
詳細解釋
(1).淺陋笨拙。常用作謙辭。《舊五代史·唐書·盧程傳》:“嘗命草辭,自陳短拙,及留職務,又以為辭。” 宋 蘇轍 《辭召試中書舍人狀》:“顧臣才力短拙,重以衰殘,曾未逾年,緻身華近,必貽公議,難以自安。”
(2).謂短拙之見。 宋 司馬光 《三省咨目》:“ 光 比日牽強入朝,欲與諸公商議數事,貢其短拙,以求采擇。”
詞語分解
- 短的解釋 短 ǎ 長度小,與“長(俷 )”相對:短期。短暫。短促。短途。短命。短訊。短淺。短兵相接。短小精悍。 缺少,欠:短少。短缺。 缺點:短處。護短。取長補短。 欠缺長 筆畫數:; 部首:矢; 筆順編號:
- 拙的解釋 拙 ō 笨,不靈巧:笨拙。弄巧成拙。拙劣。 謙辭,稱自己的:拙作。拙見。拙筆。拙著。 巧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短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短拙”指淺陋笨拙,常用于自謙語境,形容自身能力或見解的不足。例如在正式場合或文書中,古人常以該詞表示謙遜。
二、用法特點
- 謙辭功能:多用于自我評價,如《舊五代史》中盧程自稱“短拙”以推辭職務。
- 引申含義:亦可指“短拙之見”,即淺薄的觀點。如司馬光在《三省咨目》中提及“貢其短拙”,意為提出不成熟的看法供他人參考。
三、文獻例證
- 《舊五代史·盧程傳》:“自陳短拙,及留職務,又以為辭。”
- 蘇轍《辭召試中書舍人狀》:“顧臣才力短拙,重以衰殘。”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淺拙、愚拙
- 反義詞:高妙、精深
- 英文翻譯:shallow and clumsy(滬江詞典)
五、使用場景
適用于書面表達或正式場合的謙遜表述,現代語境中多保留古典色彩,常見于文學、曆史類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短拙(duǎn zhuō)是一個漢字詞組,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短小粗拙、不夠靈巧或不夠優雅的特點。下面将為您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短拙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短的部首是矢(shi3,有“箭”的意思),拙的部首是白(bai2,有“白色”的意思)。它們分别需要3和9個筆畫。
詞源:短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短指的是身材矮小或長度不長,而拙指的是不夠靈巧或笨拙。将這兩個意思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短拙這個詞來形容某人或某物的特點。
繁體字:短拙的繁體字為短拙。
古時候漢字寫法:短拙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沒有特殊的變化。
例句:他的身材短拙,但是他有一顆善良的心。
組詞:短拙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短小(duǎn xiǎo,短小的),拙劣(zhuō liè,笨拙的),拙作(zhuō zuò,粗糙的作品)等。
近義詞:短拙的近義詞包括矮小、笨拙、不靈巧等。
反義詞:短拙的反義詞包括高大、靈巧、優雅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