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刻的意思、贪刻的详细解释
贪刻的解释
贪婪刻剥。《晋书·诸葛长民传》:“ 桓玄 引为参军平西军事,寻以贪刻免。” 唐 李华 《润州丹阳县复练塘颂》:“上无贪刻,下无寃愤。”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八:“凡贤材者留,其贪刻庸鄙及老疾者悉送吏部罢之。”
词语分解
- 贪的解释 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贪玩。贪杯(过分好喝酒)。贪婪。贪污(利用职权非法地取得财物)。贪恋(十分留恋)。贪心。贪图。贪财。贪求。贪权。贪欲。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专业解析
“贪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贪”和“刻”来理解:
-
贪 (tān)
- 核心含义: 指对财物、利益等不知满足地追求、占有。引申为贪图、贪婪、贪求无厌。
- 词典释义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贪”的解释包含:“① 原指爱财,后多指贪污:贪赃枉法 | 贪官污吏。② 对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 | 贪得无厌。③ 片面追求;贪图:贪便宜 | 贪小失大。”
-
刻 (kè)
- 核心含义(在此语境下): 指待人冷酷、苛严、不厚道。引申为刻薄、苛刻、不宽容。
- 词典释义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刻”的解释包含(相关义项):“②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 | 刻苦。③ 冷酷;苛严:刻薄 | 尖刻 | 苛刻。”
“贪刻”的合成含义:
将“贪”和“刻”结合起来,“贪刻”一词形容一个人或行为同时具有以下两种恶劣品质:
- 贪婪 (Greedy): 对钱财、利益等有着过度的、永不满足的欲望,往往表现为贪得无厌、损公肥私或损人利己。
- 刻薄 (Harsh and Mean): 待人接物冷酷无情、尖酸刻薄、苛求严厉,缺乏仁慈宽厚之心。
因此,“贪刻”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既贪婪敛财又待人苛刻无情的人或官吏。它强调的是一种双重负面特质的结合,即物质上的贪得无厌和为人处世上的冷酷无情。
使用场景与语境:
“贪刻”一词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见于描述古代或旧社会中的官吏、地主、富商等剥削阶级人物。例如:
- “此人做官贪刻,百姓怨声载道。” (形容官员既贪污受贿又对百姓严苛)
- “那财主为人贪刻,对佃户盘剥甚重。” (形容地主既贪婪敛财又对佃户刻薄)
引用参考来源(基于权威词典):
- 对“贪”字的释义,主要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词典是汉语规范化的权威工具书。
- 对“刻”字的释义(相关义项),同样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出版。
(注:因“贪刻”作为复合词在现代权威词典中收录较少,其释义主要依据对其构成语素“贪”和“刻”在相关语境下含义的合成分析,并结合该词在古典文献中的实际用例进行归纳。以上解释符合汉语词汇学的基本原理和该词的实际使用情况。)
网络扩展解释
“贪刻”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贪婪且目光短浅,形容人过分追求眼前小利,忽视长远利益或整体大局。该词由“贪”(贪婪)和“刻”(刻薄、短视)组合而成,强调因私欲而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二、详细解释
-
核心特征
- 贪:表现为对物质、权力等的过度索取,如《晋书》提到官员因“贪刻”被免职的案例。
- 刻:指行为刻薄或手段苛刻,例如《典故纪闻》中描述官吏因“贪刻庸鄙”被罢黜。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官员、商人等群体因私利损害公共事务或长期发展,如唐代文献记载地方治理需避免“贪刻”行为。
三、历史用例
- 古代文献:
《晋书·诸葛长民传》记载:“桓玄引为参军平西军事,寻以贪刻免”,表明该词常用于描述官吏失德行为。
- 近现代延伸:
可引申至商业、职场等领域,如企业为短期利润损害信誉或环境的行为。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贪婪无度、见利忘义
- 反义词: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贪刻”是带有贬义的成语,强调因私欲导致的短视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对官员的批评,现代也可用于警示利益至上的短视决策。如需更完整用例,可参考《晋书》《典故纪闻》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慈八停背物贬落襜裙钞拨抄擿澄邈醇备瓷实麤虏丹字磴磴齿齿订议独具匠心房宴伐檀府差共犯诃诘唤应活埋讲僧监就俭幙脚法焦化郊牧即刻金珀九参九约快利窥覗狼须灵门六命励志緑衣人鸣将磨崖碑捻船派头十足巧笑锐减润滋滋砂灰商侩熟念殊壤俗讲俗师太太蹄石统带通权蜿蝘微息乌浒五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