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毛里的意思、毛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毛里的解释

喻父母之恩。语本《诗·小雅·小弁》:“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毛 传:“毛在外,阳为父;里在内,阴为母。” 孔颖达 疏:“今我独不连属於父乎?不离歷於母乎?何由如此不得父母之恩也?” 清 朱冀 《<离骚辩>小引》:“然念于罹,则痛我罪之伊何;遡毛里,则悲我辰之安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毛里”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或方言化的表达,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本义:毛与里(表皮与内里)

指人或动物的表皮毛发与内里肌肤,引申为至亲关系(尤指父母与子女间的骨肉亲情)。

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 汉代郑玄笺注:“毛,外骨肉也;里,内骨肉也。” 此处“毛”喻体表,“里”喻体内,合指父母赋予的血肉之躯,后演化为“骨肉至亲”的代称。

例证:

清代李渔《怜香伴·惊遇》中“父精母血,毛里所遗”,即强调子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传统伦理观 。


二、方言引申义:粗疏毛躁

在部分方言(如客家话、闽南语)中,“毛里毛气”或“毛里”形容人言行粗鲁、轻率不细致的状态。

语言依据: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收录“毛里”在赣语、闽语中表“马虎、粗心”,如“做事毛里”指行事草率 。此义项由“毛发蓬乱不整”的视觉联想转化而来,强调缺乏条理与耐心。


权威参考文献

  1. 《诗经注析》(程俊英译注,中华书局)

    对《小弁》中“毛”“里”的训诂解析,奠定亲情隐喻基础。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毛里”词条,释为“喻父母之恩”及方言“粗疏”义 。

  3.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主编)

    详述方言中“毛里”的用法及地域分布 。

网络扩展解释

“毛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一、核心含义(源自《诗经》)

“毛里”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中的“不属于毛,不离于里”,最初用于比喻父母之恩。

  1. 字面解析:
    • “毛”指毛发,象征父亲的阳刚(“毛在外,阳为父”);
    • “里”指皮肤,象征母亲的阴柔(“里在内,阴为母”)。
  2. 引申义:
    通过“毛”与“里”的关联,表达子女与父母的骨肉联系,后多用于感念父母养育之恩。例如清代朱冀在《离骚辩》中写道:“溯毛里,则悲我辰之安在”,即借此抒发对父母的思念。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词典(如)提到“毛里”有“形容言行粗俗”的含义,但此解释缺乏经典文献支撑,可能是现代俚语或误传。建议优先采用《诗经》来源的权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璧立冰管博远産疾赤缀村夫丹良大腕钓鳌雕俗诋辩顶天立地东讨西征法悦丰姿绰约分析化学夫荣妻贵浮钟皯霉宫妇过电红泪黄栌黄沙狱黄秧湖唇徽纻孑然无依洁水肌肪急功近利羁梏进疏极至蠲忧蓝袍良冶连战皆捷陵邑靡响浓淡弄优怒武偏私千克屈侯山謡世海他人适合收录机松凫屯长窝窝我心如秤侮慢显而易见橡栗献款邪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