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伴饭指挥使的意思、伴饭指挥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伴饭指挥使的解释

五代 时为安置尚无军功者所设的职官名号。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五季 日寻干戈,其於军卒,尤先激厉,凡军头非有战功,皆号‘伴饭指挥使’。皇朝统一,边境无虞,‘伴饭’者众,乃詔以处有罪者。凡为此职,人皆望而知其犯罪也。 大中祥符 二年二月,詔改军头伴饭指挥使为散指挥使。”

专业解析

“伴饭指挥使”是中国古代官制中一个较为特殊且少见的官职名称,主要出现在明代。其含义需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

  1. “指挥使”:

    • 这是明代卫所军事制度中的核心武官职衔。明代在地方设立“卫”和“所”作为军事单位,卫的最高长官即称为“指挥使”,通常为正三品官衔。其职责是统领本卫的官兵,负责地方防务、屯田、训练等军事事务。指挥使是明代中高级武官的重要职位。
  2. “伴饭”:

    • 此处的“伴”并非陪伴之意,而是取其“附加”、“附属”、“非正式”或“虚衔”的含义。
    • “饭”在此语境下,意指“俸禄”、“薪饷”。古代官员的俸禄常以粮食(米、粟等)形式发放,故以“饭”代指俸禄。
    • 因此,“伴饭”合起来意指“伴随俸禄的”,引申为一种挂名、不实际管事、仅领取俸禄的官职。它类似于“寄禄官”或“散官”的性质,是一种荣誉性或安置性的虚衔。
  3. “伴饭指挥使”整体含义:

    • 综合来看,“伴饭指挥使”指的是一个挂有“指挥使”官衔,但并不实际掌管卫所军事事务,仅享受相应级别俸禄的虚职武官。
    • 这类官职的设置,通常是为了:
      • 安置功臣、勋贵子弟或年老体弱的将领:给予其相应级别的待遇和荣誉,但不赋予实权。
      • 作为加衔或赠官:对某些官员进行褒奖或追赠。
      • 解决冗员问题:明代中后期卫所制度逐渐败坏,冗官增多,部分职位可能演变为虚衔。

权威性参考来源(基于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

“伴饭指挥使”是明代卫所制度下产生的一种特殊官职称谓,特指那些挂有“指挥使”官衔、享受相应品级俸禄,但不实际掌管卫所军务的虚职武官。它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卫所制度逐渐败坏、冗官冗费现象增多的历史现实。其权威解释需基于《明史》、《明会典》等核心史料对明代官制(尤其是武官制度)的规定,并结合《万历野获编》等笔记史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现代学者对明代卫所制度研究的成果来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伴饭指挥使”是五代时期(907-960年)为安置尚无军功者设立的临时职官名号,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1. 基本定义
    该职位最初用于激励军人,授予未立战功的军头,字面含义可能与“陪同用饭”相关,暗示其虚职性质。宋代王栐《燕翼诒谋录》记载,五代战乱频繁,朝廷通过此职激励士兵,但后来因边境安定导致虚职过多,逐渐转为安置有罪者的职位。

  2. 历史演变

    • 五代时期:作为临时军职,授予无战功者以鼓励立功;
    • 宋代改革: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将其更名为“散指挥使”,职能转变为惩罚性官职,带有贬义色彩。
  3. 其他可能的解释
    个别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饭桌上专横指挥他人”的行为。但此说法缺乏历史文献支持,可能与原词混淆,建议以五代官职含义为准。

该词核心含义为五代军职制度产物,后经历职能转变。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燕翼诒谋录》等宋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悲变巧陛对必修科毕业鄙异不牢策数撑口尘芥絺裘搭路抵命锻件饭饲附骥攀鸿缟纻工商怪人寒单寒竹宏窈洪英欢意秽人监看脚费节点京蚨警世谨审扃闭句驳腊花领东离析分崩鹭朋鸥侣吕公嚜杘蟹腼颜事仇凝浄弄花辟署祈祝麴禁羣落人缝妊妇世界大同世人收长算总账痛杀杀脱叶毋固武猛闲常象驾小两口笑脱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