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遗的意思、贿遗的详细解释
贿遗的解释
行贿的财物。 明 董传策 《论严嵩欺君误国疏》:“甚至边臣已罹法者, 嵩 犹受其贿遗,曲为掩护。”
词语分解
- 贿的解释 贿 (賄) ì 财物:“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赠送财物:厚贿之。 以财物买通公职人员:行贿。受贿。贿赂。贿通。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遗的解释 遗 (遺) í 丢失:遗失。遗落。 漏掉:遗忘。遗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专业解析
“贿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是指赠送财物,尤其指带有特定目的(如请托、讨好)的私下馈赠。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贿遗”(读音:huì wèi)指私下赠送财物予他人。这种行为通常带有目的性,可能是为了请求帮助、建立关系或表达谢意,其性质介于礼节性馈赠与贿赂之间,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官场或人际交往中的财物往来。
二、字义分解
- 贿(huì)
- 本义:财物。《说文解字》:“贿,财也。”
- 引申义:赠送财物。《诗经·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此处指嫁妆)
- 后特指:用财物买通、贿赂。《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 遗(wèi)
- 此处读作 wèi,是“馈遗”的“遗”,意为“赠与、送给”。《广雅·释诂》:“遗,予也。”
三、词义特点与辨析
- 目的性: “贿遗”强调赠送行为带有某种意图,不同于无目的的普通赠与(如“馈赠”)。
- 私下性: 通常指非公开、非正式的财物给予。
- 与“贿赂”的关联与区别:
- 关联: “贿遗”可以是“贿赂”的一种早期或较隐蔽的表现形式,当赠送财物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尤其是公务人员)时,即构成贿赂。
- 区别: “贿赂”是明确以权钱交易、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的非法行为,贬义强烈。“贿遗”的语义相对宽泛,其目的性可能包含但不限于非法请托,有时仅表示较贵重的私下馈赠,贬义程度需视语境而定。
四、文献例证
- 《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其中“厚币贿遗”常被引用描述楚国以重金赠予秦国宠臣,以求避免战争(虽非此段原文,但“贿遗”用法类似)。
- 《汉书·张汤传》:“汤有所爱史鲁谒居,知汤弗平,使人上飞变告文奸事… 而谒居病卧闾里主人,汤自往视病,为谒居摩足。赵国以冶铸为业,王数讼铁官事,汤常排赵王。赵王求汤阴事。谒居尝案赵王,赵王怨之,并上书告:‘汤大臣也,史谒居有病,汤至为摩足,疑与为大奸。’事下廷尉。谒居病死,事连其弟,弟系导官。汤亦治它囚导官,见谒居弟,欲阴为之,而阳不省。谒居弟不知而怨汤,使人上书,告汤与谒居谋,共变李文。事下减宣。宣尝与汤有郄,及得此事,穷竟其事,未奏也。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至前,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丞相谢,上使御史案其事。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三长史皆害汤,欲陷之… 上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于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业… 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其中涉及官员间财物往来常被概括为“相与贿遗”。
五、总结
“贿遗”指为特定目的而私下赠送财物的行为。其核心在于“以财赠
网络扩展解释
“贿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与“贿赂”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1.基本含义
- 字面构成:由“贿”(贿赂)和“遗”(遗留、赠送)组成,字面可理解为通过财物行贿或赠送以达成目的。
- 常见解释:指“行贿的财物”,即用于贿赂他人的金钱或物品。例如明代董传策在奏疏中提到严嵩收受“贿遗”以包庇边臣。
2.扩展理解
- 部分资料(如)将其视为成语,解释为“通过贿赂和遗赠的手段获取利益”,可能涉及权钱交易或贪污腐败行为。但这种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3.注意区分
- 需与“赂遗”区分:“赂遗”(lù yí)指赠送财物或买通他人,强调主动赠与行为,而“贿遗”更侧重贿赂性质。
4.使用示例
- 古文例:明代董传策《论严嵩欺君误国疏》中“受其贿遗,曲为掩护”,指严嵩收受贿赂后包庇他人。
“贿遗”通常指用于行贿的财物,多用于历史或法律语境。若需进一步了解其成语化用法,建议结合权威词典或文献核实。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教百草霜半仗薄嬷悲惨叱干持论大防得寸得尺吊古邸店断灭空对接对症缝纫机粪土臣袱驼弓箭社贯列话箱贿讬狐狸精获旌甲拆舰队借春对集股精气神金兰谱累犯连字符蛚蛬六朝金粉罗苴子蔓引株求瀎破抹煞目断魂销欧梅乾则切切偲偲权辞榷盐取消阮氏酒散闲上戮深晓水苔丝布素雉淘汰赛托养晚秋洧水无所不可闲博乡梦象栉小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