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麯尘”。1.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阎敬立》:“须臾吐昨夜所食,皆作朽烂气,如黄衣麴尘之色,斯乃櫬中送亡人之食也。” 清 钱谦益 《蜡梅》诗之一:“ 罗浮 曾见梦中身,髣髴新粧改麴尘。”
2.借指柳树,柳条。嫩柳叶色鹅黄,故称。 唐 唐彦谦 《黄子陂荷花》诗:“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宋 张先 《蝶恋花》词:“柳舞麴尘千万线,青楼百尺临天半。”参见“ 麴尘丝 ”。
3.初春时嫩柳倒映水中而呈鹅黄色的春水。 前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垂杨低拂麴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 清 夏葛 《渡江云》词:“风信峭,麴尘新涨,千片已东流。”
4.指茶。 唐 白居易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阳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 唐 白居易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白瓷甌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
“麴尘”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比喻平凡不起眼的事物或人
由“麴”(酿酒用的发酵剂)和“尘”(尘土)组合而成,字面指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麴曲碎屑或沉淀物,引申为普通、不显眼的存在。例如形容低调的人物或日常琐事()。
指酒曲上的淡黄色菌类或颜色
因酒曲发酵后表面菌丝呈淡黄色如尘,故“麴尘”可代指淡黄色。唐代《博异志》中描述亡者祭品颜色时,用“黄衣麴尘”形容腐朽感()。
文学中借指柳树或柳条
因嫩柳叶色近似麴尘的淡黄,古人常用此词代指柳树。如宋代张先《蝶恋花》中“柳舞麴尘千万线”,即以“麴尘”比喻随风飘动的柳条()。
注意:该词多用于古代诗文,现代较少使用。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尤其是涉及颜色或植物描写时,可能指向后两种释义。
《麴尘》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麴和尘。
麴表示用曲米或麦制成的发酵剂,尘表示空气中的微小灰尘。
麴的拆分部首是米和曲,笔画数为11画;尘的拆分部首是土,笔画数为8画。
《麴尘》这个词首先出现在《尚书·高宗肃敬第七》中,描述了一种腐败的现象。
在繁体字中,麴尘的写法为麴塵。
在古时候,麴尘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在《广韵》中,麴尘的写法为「麴晨」,表示清晨时麴坛上的尘土。
以下是一些麴尘的例句:
1. 这个房间里充满了麴尘的味道。
2. 来自西南方的麴尘弥漫在空气中。
3. 封闭空间里的麴尘会引发过敏反应。
一些与麴尘相关的词语:
1. 麴糵:制作酒的曲米或麦。
2. 尘土:风中揚起的细小土粒。
3. 灰尘:飘扬在空气中的细小粒子。
一些与麴尘相反的词语:
1. 清新:指空气中没有杂质的纯净。
2. 空气:指大气中的气体。
3. 干净:没有灰尘或杂质的状态。
综上所述,「麴尘」是指空气中所含有的微小麴尘颗粒,这个词语在古代是以「麴晨」的形式出现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