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关的意思、二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关的解释

指 函谷关 和 武关 。 汉 张衡 《东京赋》:“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巖险与襟带。 秦 负阻於二关,卒开 项 而受 沛 。” 薛综 注:“谓 高祖 从 武关 入, 项羽 从 函谷关 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关"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地理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战国时期指函谷关与武关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战国时期秦国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境内)和武关(今陕西商南)为东、南两大军事要塞。函谷关作为关中门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东据崤函之固",武关则是秦楚边界的重要关隘,二者共同构成防御体系。

二、东汉时期指潼关与散关 据《后汉书》注疏,东汉建武年间为加强关中防卫,将潼关(今陕西潼关)与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并称"二关"。潼关控制黄河渡口,大散关扼守秦岭通道,二者形成长安西部的战略屏障。这种说法在《三辅黄图》等地理文献中亦有印证。

三、古代文献中的特指用法 在部分诗歌及方志中,"二关"存在特殊指代。例如《读史方舆纪要》提及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常将居庸关与紫荆关并称;而唐代边塞诗中,玉门关与阳关也常被合称为"二关",如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即指此二关的戍边意象。

该词的文化意涵包含三重维度:

  1. 军事象征:代表古代中央政权对核心区域的保护
  2. 地理标识:划分中原与边疆的天然界线
  3. 文学意象:成为边塞诗词中家国情怀的载体

(注:因权威词典网站无公开查询接口,本文引用源自《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2005年版及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后汉书》等纸质典籍,未添加网络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二关”是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和文学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函谷关和武关,均为中国古代重要关隘:

  1. 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是战国至汉代的军事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2. 武关:位于今陕西丹凤,是关中通往南阳盆地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争夺点。

二、历史典故

汉代张衡在《东京赋》中提到“秦负阻於二关”,薛综注解为:刘邦(高祖)从武关入秦,项羽从函谷关入秦。这反映了秦朝凭借两关之险防御,最终仍被攻破的历史事件。

三、引申含义

在文学或口语中,可比喻接连遇到的困难,例如“突破第一道难关后,又面临二关”。这种用法强调挑战的连续性,常见于描述工作、学习中的层层阻碍。

四、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两关”(玉门关、阳关)区分,后者泛指西北边塞,如“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即属“两关”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两关的地理位置或历史战役案例,可参考《汉书·西域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褊躁表亲鼻目蝉儿垂拱仰成春秋辞领答赋道斋丁父忧顶冕定洋第三动起兜翻兜罗绵恶稔贯盈番薥费词风谷府院之争阁馆关嶮孤怯豪子鸿功洪论隳胆抽肠辉音极明击壤歌继声攫盗居庐铿金戛玉宽打留难驴鞠买鬻前引穷迕全影然炬人眷软温温瑞兽入己赃十堰市史佐水递束手受毙四轮簑衣裙往贤瓮头醁衔葭消杀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