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醉后的体态,如玉山倾颓。亦用为对醉人的美称。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诗:“满巵那可灌,頽玉不胜扶。” 宋 范仲淹 《赠张先生》诗:“朱絃冉冉奏,金醴迟迟倾。相劝 綺季 徒,頽玉信纵横。” 清 陈维崧 《解语花·咏美人捧觞和王元美韵》词:“軃烟鬟,縹色杯轻,帐里围頽玉。”参见“ 玉山倒 ”。
“頽玉”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典的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醉后的姿态或对醉者的美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頽玉”字面可拆解为“頽”(同“颓”,倾倒、坍塌之意)和“玉”(喻指美好事物或人)。合起来意为“如玉山倾颓”,用以比喻醉后体态优雅却不稳,或借指醉态可掬的人。该词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中“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的典故,原形容嵇康醉后的仪态()。
《世说新语》记载,嵇康(竹林七贤之一)风度出众,常被赞“岩岩若孤松之独立”,而醉后则如“玉山将崩”,既展现其仪态之美,又暗含醉后倾倒的动态。后世由此衍生出“頽玉”一词,成为对醉者的雅称。
例: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玉山倾倒”暗喻醉态。
现代汉语中“頽玉”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仿古创作中。如需形容醉酒,更口语化的表达如“玉山倾”“醉态可掬”更为普遍。
《頽玉》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玉石失去光泽或者价值大幅降低,也指人的品德或才华衰退,失去原本的光彩。
《頽玉》的部首是“玉”字的部首“王”,它属于象形字,代表了玉石的意思。
《頽玉》一共由15个笔画组成。
《頽玉》是由简体字演变而来的,它的繁体字为「頹玉」。繁体字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古时候,「頽玉」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体的字意和发音并未改变。古代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字形的变化也与时间和地域有关。
1. 他曾经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如今已成了一块頽玉。
2. 这支队伍曾经是冠军,但如今已变成了一个頽玉,无法再取得胜利。
1. 頽落:指衰败、衰退。
2. 頽废:指大败、摧毁。
3. 頽散:指破败、疏散。
1. 衰败:指逐渐衰落,丧失往日的优势。
2. 衰落:指原本繁荣昌盛的事物逐渐没落。
3. 颓败:指失去信心、士气低落,表现出一种破败无力的状态。
1. 光彩照人:指形容人的容貌或事物的美丽耀眼。
2. 兴盛:指事物繁荣、兴旺的状态。
3. 茂盛:指植物生长茂密、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