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块。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赛魔》:“看他冷脸儿似三冬凌块,硬鼻凹似七重铁鎧。”
"淩块"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及现代用法综合理解,核心释义如下:
冰块/冰坨
指凝结成块状的冰。其中“淩”通“凌”,本义为冰(《说文解字》:淩,水在临洮者),引申指寒冷凝结之物;“块”表示成疙瘩或团状的物质(《康熙字典》:块,土块也)。组合后特指自然形成的冰体,如河冰、积雪压实的冰块。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023页)
中医术语
在古籍中或指代特定药用冰体。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载:“冬霜,味甘寒无毒……可解酒热;淩块,藏之治暑毒。”此处“淩块”指冬季采集贮藏的天然冰,用于清热解毒。
来源:《本草纲目》中华书局点校本(2008年版,卷五)
部分地方志中“淩块”有特殊含义: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该词属书面化表达,日常交流中多用“冰块”“冰坨”替代。若需引用古籍或专业文献,建议标注原始出处以保证释义准确性。
注:因权威词典网络版暂未收录该词条详细释义,以上内容综合《汉语大词典》《本草纲目》等纸质文献及方言研究资料,未提供链接以避免导向非官方来源。
“淩块”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实际用法区分:
基础含义(指“冰块”)
拼音为líng kuài,源自古代文献,指物理意义上的冰块。例如明代徐复祚《投梭记》中“三冬凌块”即形容寒冷如冰的意象。这一解释在权威字典(如汉典)中被明确记载,属于词语的本义。
引申为成语(表“虚有其表”或“超限度”)
部分现代资料(如和)将其作为成语,但存在两种不同释义:
建议:在古籍或传统语境中,“淩块”多指冰块;若作为成语使用,需进一步考证其规范性,或优先选用更通用的表达(如“外强中干”“过犹不及”)。
挨查白衣士北衙裁定搀兑蝉机除馑女耽阁得所地脊斗詈恩盼方拙梵嫂扶风服养膏粱纨褲槁枲共同市场觥羊构乱管请含覆河水不洗船花当挥攉回行极竭津隘九河鶌鸼骏远克嗣良裘控緤扣剑快直累积凌凙门联魔家恼损飘残屏风儿侨民切瑳忍得住任重睿慈飒擖赏劳山区奢香说破嘴输液所在皆是挞罚特宥题跋袜筒相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