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搤臂啮指的意思、搤臂啮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搤臂啮指的解释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曾子 出薪於野,有客至而欲去。 曾母 曰:‘愿留, 参 方到。’即以右手搤其左臂。 曾子 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搤臂以呼汝耳。’”《后汉书·周磐传》:“ 磐 同郡 蔡顺 ……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噬指以悟汝耳。’”后以“搤臂嚙指”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清 钱谦益 《故福建建宁府推官待赠吏科给事嘉善柯君墓志铭》:“君初举进士观政,得 赠公 家书,心动曰:‘无病何以非手跡耶?’请急驰归。及门而 赠公 病革矣……人以是知搤臂嚙指,古孝子非虚语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搤臂啮指”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è bì niè zhǐ,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词结构与本义


二、典故与出处

该成语源自古代孝道故事,强调至亲之间的心灵感应:

  1. 曾子故事(出自《论衡·感虚》):
    • 曾子外出砍柴时,家中来客欲离开。曾母为挽留,掐自己左臂,曾子忽感左臂疼痛,立即返家。此例说明母子连心。
  2. 蔡顺故事(出自《后汉书·周磐传》):
    • 蔡顺外出拾柴,母亲因客至而咬指,蔡顺感应后迅速归家。后以“啮指”代指孝子与父母的情感联结。

三、含义演变与使用场景


四、例句参考


五、近义与关联表达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原文或例句,可参考《论衡》《后汉书》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搤臂啮指

搤臂啮指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由搤、臂、啮和指四个字组成,总共9个部首,一共有19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是描述一种紧张或者焦虑的情绪表达。

在繁体字中,搤臂啮指的书写形式与简体字类似,只是部分字形有所变化。其中,“搤”在繁体中为“擷”,“啮”为“齧”。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搤臂啮指的字形也有差异。例如,“啮”在古代中写作“顳”,“指”则写作“绨”。这些变化反映了汉字书写演变的历史。

下面是一个例句,用于展示搤臂啮指的使用情境:
「华夏大陆沉浸在紧张的比赛中,运动员们搤臂啮指,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

除了上述的例句之外,搤臂啮指也可以用于构成其他词语,例如搤伤、啮咬、指甲等。

搤臂啮指的近义词可以是捏紧拳头、焦虑不安。反义词可以是轻松自在、心情舒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