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路皷 ”。鼓名,古时祭享宗庙所用的四面鼓。《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郑玄 注:“路鼓,四面鼓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肆夏》:“杳杳阴竹,坎坎路皷。”皷,一本作“ 鼓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王执路鼓,诸侯执賁鼓,将军执晋鼓。”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序》:“大司寇大僕树肺石,建路鼓,以达穷遽。”
“路鼓”是古代礼乐制度中的一种鼓,其含义和用途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路鼓(音lù gǔ)是古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四面鼓,主要用于宗庙祭享仪式。根据《周礼·地官·鼓人》记载,“以路鼓鼓鬼享”,郑玄注称其为“四面鼓”。其形制与功能体现了周代礼乐制度中对祭祀仪式的规范。
部分资料(如、4)提到路鼓与“击鼓鸣冤”的直诉制度相关,认为其是西周时期申冤的途径之一。但此说法未见于《周礼》等核心文献,可能为后世引申或混淆(如“登闻鼓”与“路鼓”名称相近所致),需谨慎采纳。
路鼓的核心定义是周代祭祀宗庙的四面鼓,属于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形制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周礼》及郑玄注疏等原始文献。
《路鼓》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路旁的鼓声。它通常用来形容喜庆场合或婚丧嫁娶时的热闹气氛。
《路鼓》这个词由“辶”(辵)和“鼓”两个部首构成。具体的笔画分解是:辶(辵)- 口(一)- 鼠(五)。
《路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那时鼓是一种重要的乐器,能够在庆典、集会等场合产生很大的声响。而路旁的鼓声则是向人们传达着喜事即将到来的好消息。因此,后来人们将路旁的鼓声形容为《路鼓》。
《路鼓》一词的繁体形式是“路鼓”。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根据古代字典上所见,古时的《路鼓》写作“路鼓”。其中,“路”是“路”的古体,“鬲”是“鼓”的古体。这种古代写法在现代称为繁体字。
1. 婚礼上,路鼓声震耳欲聋,喜气洋洋的氛围让人激动不已。
2. 这个小镇上的庙会上总是有路鼓喧嚣,各种美食和娱乐活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1. 路旁、路边、路面、路标。
2. 鼓声、鼓乐、鼓动、鼓舞。
1. 鼓乐
2. 鼓声
寂静、寂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