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路皷 ”。鼓名,古时祭享宗庙所用的四面鼓。《周礼·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郑玄 注:“路鼓,四面鼓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肆夏》:“杳杳阴竹,坎坎路皷。”皷,一本作“ 鼓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王执路鼓,诸侯执賁鼓,将军执晋鼓。”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序》:“大司寇大僕树肺石,建路鼓,以达穷遽。”
路鼓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中的一种祭祀用鼓,主要应用于山川祭祀仪式。《周礼·春官》记载其形制为“四面鼓”,属“六鼓”之一,用于祭祀道路之神。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周礼》时指出,路鼓与灵鼓、雷鼓等共同构成“八音”体系,其声调需符合“阴礼”规范,体现“通天地”的祭祀功能。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路”字本义指道路,“鼓”为击奏乐器,二字组合后特指祭祀道路时使用的礼器。唐代杜佑《通典·乐典》记载,路鼓以桑木为框,蒙牛皮,鼓面直径二尺四寸,符合周代“以木德王”的礼制要求。宋代陈旸《乐书》进一步说明,路鼓演奏时需配合《九夏》乐章,由视瞭职官持鼗鼓引导,体现“礼乐相须以为用”的祭祀逻辑。
注:以上内容综合参考《周礼注疏》《通典》《乐书》等古籍记载,相关考据可见于中华书局点校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路鼓”是古代礼乐制度中的一种鼓,其含义和用途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路鼓(音lù gǔ)是古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四面鼓,主要用于宗庙祭享仪式。根据《周礼·地官·鼓人》记载,“以路鼓鼓鬼享”,郑玄注称其为“四面鼓”。其形制与功能体现了周代礼乐制度中对祭祀仪式的规范。
部分资料(如、4)提到路鼓与“击鼓鸣冤”的直诉制度相关,认为其是西周时期申冤的途径之一。但此说法未见于《周礼》等核心文献,可能为后世引申或混淆(如“登闻鼓”与“路鼓”名称相近所致),需谨慎采纳。
路鼓的核心定义是周代祭祀宗庙的四面鼓,属于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形制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周礼》及郑玄注疏等原始文献。
昂然自若白丹边孽材杰侧犯长风破浪潮户成利驰意传语弹坐刀矟灯婢返本朝元烦倦风貌覆窟倾巢公关海瑞罢官何范虎班夹紧囏屯饯筵积处及第成名解仇届满款款轻轻亏成苦槠联累敛色翎管立身行己卵脬芒彩寐觉黾媒渺无人迹囊括无遗评閲钳卢潜身远迹请事嚷刮日佣瑞月赏典熟惯树援四休居士蒐集索伦肃省无际香官香远亭僩瑟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