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可烧而走的意思、可烧而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可烧而走的解释

[drive away with fire] 可用火攻战术使(他们)败逃。走,逃跑,使动用法,使…走

可烧而走之。——《资治通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可烧而走"是一个源自古代军事策略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火攻迫使敌人溃散或撤退。该词由两部分构成:"可烧"指采用火攻战术,"而走"表示敌人因此败逃。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字面释义

    • 烧:焚烧,指用火攻战术摧毁敌方阵地、粮草或装备。
    • 走:逃跑、溃散,古汉语中"走"常表"奔逃"(如《史记·项羽本纪》"弃甲曳兵而走")。

      整体:以火攻手段迫使敌人丧失战斗力而败退。

  2. 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可比喻用激烈手段彻底解决问题,隐含"彻底清除"或"速战速决"之意。例如:"对顽固的腐败问题,须可烧而走,不留后患。"


二、历史与典籍用例

此战术思想与古代兵书一脉相承: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3页):

    "可烧而走:谓以火攻迫使敌逃遁。多用于军事策略。"

  2.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通过火攻实现敌军溃退,强调战术的破坏性与威慑力。"


四、现代应用场景

  1. 军事领域:描述以火攻为核心的战术行动。
  2. 管理决策:比喻采取果断措施根除顽疾,如"对部门积弊需可烧而走,彻底改革"。
  3. 文学修辞:常见于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作品,渲染激烈冲突场景。

参考文献

  1. 孙武. 《孙子兵法》. 中华书局, 2011.
  2. 陈寿. 《三国志》. 中华书局, 2006.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4. 王涛等. 《中国成语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网络扩展解释

“可烧而走”是一个源自古代军事策略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通过火攻战术迫使敌方溃败逃跑。其中“走”为使动用法,意为“使……逃跑”,强调用火攻手段达到驱散敌军的目的。

  2.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原文节选为:“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描述黄盖建议利用曹军战船相连的弱点,以火攻破敌。

  3. 语法结构分析

    • 省略句式:完整表达应为“可烧而走(之)也”,省略宾语“之”(代指曹军)。
    • 使动用法:“走”在此处意为“使……逃跑”,属于古汉语中常见的动词活用现象。
  4. 现代应用与延伸
    如今该成语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强调通过特定策略(不限于火攻)瓦解对手。例如在商业竞争中,可比喻通过关键手段扭转劣势局面。

  5. 注意区分
    需与单纯描述“燃烧后逃离”的表述区分,其核心在于主动运用策略迫使对方溃退,而非被动逃生。

若需进一步了解《赤壁之战》中相关战术细节,可参考《资治通鉴》原文或权威历史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班次贝斯开湾悲噎博临承权赤煦煦丹掖打通状东皇公东蒙客匪解刮毛龟背刮语烧书衡里宏伯奂然画肆花雨悔沮矫直继世倦政矩度军工厂聚议克期匡相昆和麦袴袜兰舆累及瘘管瞢松灭口冥雠靡衣玉食女角啪啦判断潜军庆戴扫泥米山摇地动烧火渗沟爽拔私话松珠汤瓢探候滩头同産子退辞挽狂澜挖潜下串弦弧仙人鞭仙音院夏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