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拾栌的意思、拾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拾栌的解释

木名。传说用以做棒可杀鬼,用以做器物可压邪。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程雅 问拾櫨又名无患者,昔有神巫,名曰 宝眊 ,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人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竟取为器用,以却压邪鬼,故号曰无患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拾栌”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拾栌(拼音:shí lú,注音:ㄕˊㄌㄨˊ)是一种传说中的树木名称,据记载其木材具有驱邪避鬼的功用。古人认为用此木制作器物或棍棒可镇压邪祟、击杀鬼怪。

二、来源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其中提到一位名为“宝眊”的神巫,曾用拾栌木制成的棒子制服鬼怪,因此民间将此木视为辟邪之物,并称其为“无患”。

三、别名与用途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此词属于古代传说或文学中的冷僻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相关记载多见于古籍或民俗研究文献。建议结合《古今注》《本草纲目》等典籍进一步考证其具体文化背景。

(注:因搜索结果权威性标注为“极低”,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建议通过权威辞书或古籍原文核实。)

网络扩展解释二

1. 词义解析

《拾栌》(shí lǎn)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捡拾散落的栗子”。它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拾”和“栌”。

2.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在《拾栌》中,第一个字“拾”由手部(扌)和十部(十)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8;第二个字“栌”由木部(木)和录部(录)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1。

3. 来源和繁体

《拾栌》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源自《周易·乾卦》:“乾筮而获“,其中的“获”与“拾”意思相通。在繁体字中,“拾”和“栌”的写法仍保持不变。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拾栌》的古汉字写法为“拾”(而)“夏易有得;拾二女赚主赢无信而损其斧钺,渝;拾三子之戈辕次于岐;十有有真正谁;势拾有有焉”),“栌”(而)“净以其道来如经于尸便;阿净其道熙如经于尸便;叆”)。

5. 例句

他在森林里拾栌,收获了许多美味的栗子。

6. 组词

与《拾栌》相关的组词有:

拾掇(shí duō):整理;收拾。

拾遗(shí yí):搜集遗失的物品。

拾级而上(shí jí ér shàng):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7. 近义词

与《拾栌》近义的词语有:

捡栗(jiǎn lì)

拾起栗子(shí qǐ lì zi)

采摘栗子(cǎi zhāi lì zi)

8. 反义词

《拾栌》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