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津的意思、平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津的解释

(1).坦途;大道。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平津苟不由,栖迟詎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唐 昙翼 《招隐》诗:“连峯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2).古地名。 汉 时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孙弘 为 平津侯 ,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前蜀 贯休 《酬韦相公见寄》诗:“空讽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宋 欧阳修 《寄题相州荣归堂》诗:“不须授简樽前客,好学 平津 自有文。” 清 吴伟业 《东莱行》诗:“侍中叩阁数彊諫,上书对仗弹 平津 。”

(3).旧时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称。 茅盾 《欢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经装箱待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平津"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字面含义与历史典故

  1. 坦途/大道
    原指平坦的道路或重要通道,常见于古籍。如晋代陶潜诗云:"平津苟不由,栖迟詎为拙"(),以"平津"比喻人生应遵循的正道。

  2. 古地名与官职象征
    汉代平津邑(今河北盐山南),因汉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而闻名。后世常以"平津"代指高官显爵,如唐代贯休诗句"空讽平津好珠玉"()。

二、地理指代 3.北平与天津的合称
近代特指旧时北平(今北京)和天津,如茅盾《欢迎古物》提及"平津尚未陷落"(),该用法与1949年前的行政区划名称相关()。

补充说明

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及爱问教育()等来源获取更多例句与历史沿革。

网络扩展解释二

1.平津的意思

《平津》是一个地理名词,表示“平原地区与河津地区的交界处”。

2.拆分部首和笔画

平津的部首是“氵”(三点水),总共由8画组成。

3.来源

“平津”一词来源于河北省天津市的地理特征。河北平原和渤海湾之间的河津地区交界处,形成了平津这一地理名称。

4.繁体

平津的繁体字为「平津」。

5.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平津的写法有时会稍有不同。有些文献中将津写成“津”,就是只有5画。

6.例句

1. 外地旅客来到平津,可以欣赏到河北平原和渤海湾的美景。

2. 平津地带的农田肥沃,出产大量粮食。

7.组词

平津并非一个单独使用的词汇,它更常出现在地域名词中,如平津平原、平津地区等。

8.近义词

与平津意思相近的词汇有:平原、津川、江洲。

9.反义词

平津的反义词可以是山区、丘陵等地理名称。

别人正在浏览...

奥竈白当崩弛蔽柨别构波吒不辟子卯不郎鼓不寻思出行店号定然嫡位东被房笼发羌凫臛光芒万丈关里规益回骤魂台矫言伪行击搏井乘尽然蠲痾开允珂珬黎黔流谦龙蟠凤逸漏夕螺距卖侮满天星蛮靴邈然木杖霹雳尖签合牵记蒨练前岁切当晴光筛锣梢梁孰食睃望太常雅乐体骸同名同心共济唾视蓊郁渥须详聋欀头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