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户分派的差役。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沉文昭》:“若无衣食之忧,户役之扰,疾病之累,以夺其心,便是有福。”
“户役”是汉语词汇,指按户分派的差役,常见于古代赋役制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户役即根据户籍制度,以家庭(户)为单位摊派的劳役或赋税任务。
历史应用
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是政府征调劳动力的方式之一。例如清代文献提到“户役之扰”,表明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字 | 含义 | 示例 |
---|---|---|
户 | 住户、门第 | 户籍、门当户对 |
役 | 劳役、兵役 | 徭役、现役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赋役制度,可参考(沪江词典)和(想听网)的详细释义。
《户役》是一个包含两个汉字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户籍登记人员”,指负责户籍登记、管理和统计的工作人员。
《户役》的拆分部首为“户”和“彑”,其中“户”的部首是“户”,它是一个简单的意符,表示“门户”;“彑”的部首是“彐”,表示“头顶”。整个词语共有10个笔画。
《户役》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一书中,描述了负责管理户籍的工作人员。由于户籍的重要性,户役的工作一直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
《户役》的繁体字为「戶役」。
根据《康熙字典》,《户役》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和现代写法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他是一名户役,负责户口登记和管理工作。
2. 在这个城市,户役是一个非常紧缺的职业。
与《户役》相关的其他词语有:
1. 户籍:指国家为了管理人口而设立的一种登记制度。
2. 役务:指国家对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户役》的近义词有:
1. 户口管理人员
2. 户籍登记员
《户役》的反义词是“非户役”,指非负责户籍登记工作的人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