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户分派的差役。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沉文昭》:“若无衣食之忧,户役之扰,疾病之累,以夺其心,便是有福。”
户役是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与徭役制度相结合的特定赋役形式,其核心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制度构成 "户"指以家庭为单位的户籍登记制度,源自周代"书社制度"。《明史·食货志》载"户役之制,以籍为定",表明户籍是征发徭役的基础单位。每户需按丁口、资产等级承担相应赋役,体现"以户统丁"的治理逻辑。
二、役制特征 户役包含正役、杂役两大类别。正役指田赋、丁银等法定赋税,杂役涵盖地方衙门的差遣劳役,如明代"均工夫"制规定"田一顷出丁夫一人"。清代摊丁入亩后,逐步实现"丁归于地"的赋役合并。
三、历史演变 该制度萌芽于秦汉"傅籍"制,唐代租庸调制确立"以人丁为本"的原则,至明代黄册制度达到顶峰。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编制黄册,实行"十年更造"制度,详细登记户等、丁口、产业状况作为征役依据。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2014版)、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2000年版)等权威辞书,核心制度引证源自《明史》《大明会典》等原始文献。
“户役”是汉语词汇,指按户分派的差役,常见于古代赋役制度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户役即根据户籍制度,以家庭(户)为单位摊派的劳役或赋税任务。
历史应用
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是政府征调劳动力的方式之一。例如清代文献提到“户役之扰”,表明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字 | 含义 | 示例 |
---|---|---|
户 | 住户、门第 | 户籍、门当户对 |
役 | 劳役、兵役 | 徭役、现役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赋役制度,可参考(沪江词典)和(想听网)的详细释义。
鼇柱白阳刀傍牌邦选宝身拔茹本能鞭辟着里彼苍并闻宾正比众不同棰策淳实辞灵斗富厄纽分厘卡俯瞩甘旨函塞鹤版怀惠花衢柳陌胡蔓草简歡急急如令菊酎慨忼可身闚玩梁尘劣厥洛口仓瞀见马勺子马盂靡坚不摧蟠萦乾命佥人钦迟亲劄虬盖融泰赛娘神效失迷守定双清输忠耸目松阴汤池铁城坦朴弹性危亡五献憸崄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