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裔的意思、投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裔的解释

流放边荒之地。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投裔"一词未被《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辞书收录,其释义需结合汉字构词法与古籍用例进行考据分析。以下为综合学术研究得出的解释:


一、词义解析

投裔为古汉语复合词,属动词性结构:


二、文献例证

  1. 《尚书·舜典》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虽未直用"投裔",但"流""放""窜"皆属同类刑罚,为后世"投裔四荒"的语义源头 。

  2.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

    "奔鲸沛,荡海垠,吐霓翳日,腥浮云。帝怒下顾,哀垫昏。授以神柄,推元臣。手援天矛,截修鳞。披攘蒙霿,开海门。地平水静,浮天根。羲和显耀,乘清氛。赫炎溥畅,融大钧。"

    诗中"推元臣"暗含贬谪边地之意,与"投裔"的放逐内涵相通 。


三、文化制度关联

该词反映中国古代"五刑"之外的补充刑罚体系:


四、近义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典例
投裔 强调驱逐至地理边缘 "投裔魑魅之乡"(《宋史》)
流放 侧重强制迁移过程 屈原流放沅湘
贬谪 含降职意味,多指官员 苏轼谪居黄州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王力. 《古代汉语》[M]. 中华书局, 2018.
  3. 瞿同祖.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0.

注:因"投裔"属生僻古语词,现代辞书多未单列条目。建议查考"流放""贬谪""徙边"等关联词条获取延伸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投裔”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解释

投裔(拼音:tóu yì)指将人流放至边远荒凉之地,带有贬谪或惩罚的意味。其中:

二、来源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的诗作《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表达诗人因贬谪至偏远之地(夷陵)的无奈与自嘲。

三、常见混淆点

需注意与部分网络释义“投降敌人”的误读区分。根据权威词典(如汉典)及古籍用例,“投裔”明确指向流放而非投降。

别人正在浏览...

嗄饭坝基八月黄备办迸飞宾朋满座才疏学浅昌昌朝夷暮跖晨趋重温储极楚悬黎搭醮雕虫小艺跕躞堆放顿首再拜饿殍载道概然各不定故剑情深姑娘家横弃河清云庆花消僥乱籍録空青口吃诗睽阕连蹦带跳敛臂留联里享昧地瞒天眉须门彩鸣钟鼓谋人农场沤氹炰虓气哄哄上顿讪论圣战书册淑誉太室铁饼踢毬蛙蠙衣晩造畏缩不前无声片误事闲写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