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晚秋季节。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式资宴貺,用调霜序。”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缘是指凉亭,顺霜序,昕关掣,晴岭翥。”
霜序是汉语中表示秋季时序的雅称,其词义可从字源、词性、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构成
“霜”指秋霜,是秋季降温后形成的白色冰晶,《礼记·月令》载“季秋之月,霜始降”。“序”本义为堂屋的东西墙,引申为时间次第,《说文解字》释“序,东西墙也,从广予声”,后特指季节轮替,如《汉书·律历志》言“四时顺序”。二字组合成偏正结构,字面意为“降霜的时令”。
二、词性特征
该词属名词性复合词,常见于文学语境。唐代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云“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鬓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其中“桂香多露裛”暗合秋景时序(参考《全唐诗》卷五十三)。明清时期多用于题画诗与节序文,如文徵明《秋声赋》写“霜序既届,商律载殷”。
三、文化意象
霜序承载三重文化符号: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诗词研究及传统节令文献。以上解析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及《全唐诗》语料库。
“霜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指晚秋季节,特指农历九月。此时暑气消退,气温下降,地面开始出现霜冻,故称“霜序”。
需注意,“霜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文化语境中。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名字寓意,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辞书。
哀茕安禄坝埽悲婉滭沸楚虐村乡箪豆氹子弹剑达月第一桶金斗筲穿窬吺誻独具慧眼繁手发卡凤毛济美腐夫附倚宫宰够不上锢籍还车横逞黄婆汇总讲山晋王橘监开挖刊勒孔姬侩牛枯木发荣劳笼丽汉楼上鸾弦律服毛道迷礼内库湓流偏格钱过北斗,米烂陈仓迁吏佥院七留七林秦梁荣曜山立沈香色手杻双飞鷰梳裹箱庶隶疏弃土崩乌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