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絃的意思、五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絃的解释

亦作“ 五弦 ”。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絃,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 《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韦应物 《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五絃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 裴神符 初以手弹。” 清 吴伟业 《南风》诗:“ 九疑 望断 黄陵庙 ,曾共 湘灵 拂五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絃”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涵的乐器名称,指代古代一种五根弦的弹拨乐器。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五絃”源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其形制与“琴”“瑟”类似,但弦数不同,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或民间演奏。

从字形分析,“絃”通“弦”,专指乐器的丝线,故“五絃”强调乐器的五弦结构。唐代《新唐书·礼乐志》提到“五絃”为西域传入的乐器,后经改良融入中原音乐体系,可见其文化交流背景。清代《康熙字典》亦收录该词,释为“五弦之琴”,印证其作为传统乐器的身份。

现代研究中,“五絃”多指唐代流行的“五弦琵琶”,其形制与演奏技巧在敦煌壁画、文献中均有体现,成为研究古代音乐史的重要实证。

网络扩展解释

“五絃”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弦乐器,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定义
    五絃(亦作“五弦”)指一种五根弦的弹拨乐器,形制类似琵琶但更小。据《新唐书》记载,它起源于北国(古代北方地区),最初用木拨弹奏,后经唐代乐工裴神符改进为手弹。

  2. 历史与典故
    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韩非子》提到舜帝曾“鼓五絃,歌《南风》”以治理天下。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和唐代韦应物的《五弦行》等文学作品中也多次提及,表明其在文人雅士中的文化地位。

  3. 演奏与演变
    早期以木拨弹奏,唐代开始出现手弹技法,这一变化可能影响了后世乐器的演奏方式。其名称中的“五”直接指代弦数,区别于常见的四弦琵琶。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乐器的形制或音乐表现,建议查阅更权威的古代乐器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弹班禄八陉比势采渔吃辣面除官春团窜动大课跌跌撞撞兜的都邑发倦父马抚心自问福荫鬲塞浩然正气好事天悭黑凌话匣子秽志教练机井底坠银瓶谨俭军运窠阙科头袒体瞭见軨軨流布浏亮銮和珞珞没颠没倒面谋南越培训班阒寥趣致让陆丧失殆尽三条烛色彩矢锋食税睡卧肆谤泰山盘石天老儿湍渚污隆五虐闲强现世报闲説小兵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