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膊的意思、披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膊的解释

古时作战所穿的甲冑,用以保护肩膊的部分称“披膊”。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甲,惟 大理国 最工。甲胄皆用象皮。胸背各一大片如龟壳,坚厚与铁等。又联缀小皮片为披膊护项之属,製如中国铁甲,叶皆朱之。”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 大理国 之製,前后掩心以大片象皮如龟壳,其披膊以中片皮相次为之,其护项以全片皮捲圈成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披膊”是古代军事装备中的一种护具,具体释义如下:

1.基本定义

指古时作战所穿甲胄中,专门用于保护肩部和上臂的部件,又称“掩膊”。其结构通常由金属或皮革制成,覆盖在士兵肩部以抵御攻击。

2.历史与材质

3.功能扩展

除军事用途外,后世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披膊也常作为象征武士身份的服饰元素出现,体现古代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与审美结合特点。

4.文献依据

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与周去非《岭外代答》均详细记录了披膊的制作工艺,印证其历史真实性。

披膊是古代甲胄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防御功能与文化象征意义,反映了冷兵器时代军事装备的工艺水平。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一、《披膊》的意思

《披膊》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向外披挂着的袖子”或“挂在肩膀上的斗篷”。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穿着。

二、拆分部首和笔画

《披膊》的部首是“⺘”(手),总共有10个笔画。

三、来源

《披膊》一词来源于古代形容人物形象或装束的描绘。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披其白膊,乘其赤舄。”这句话描述了主父偃的形象:披着白色的袖子,穿着红色的鞋子。

四、繁体

《披膊》在繁体字中保持不变。

五、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披膊》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它的写法是“披襏”,其中“襏”是一个已经不再使用的字,表示长衣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变迁,“襏”转为“膊”,并与“披”组成了现代的词语“披膊”。

六、例句

1. 他披膊挥袖,气势如虹。

2. 她披膊而出,端庄大方。

3. 那位老人披膊裹胸,尽显豪放派。

七、组词

1. 披袍:指敞开着的外袍。

2. 披发:指散开的头发。

3. 披风:指挂在肩膀上的大外衣。

八、近义词

1. 挂袖:指披挂在肩上的袖子。

2. 罩衫:指罩在身上的衣物。

3. 斗篷:指罩在身体上方的外套。

九、反义词

1. 裹袂:指紧紧包裹住袖子。

2. 缩手缩脚:指衣物收紧或人的姿势紧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