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盛水的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餺飥,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二章:“这个奴仆不敢再说话,将水盆端出大帐。”
(2).特指古代贵族盥洗用的器皿。 明 王圻 《三才图会·水盆图考》:“水盆,古之洗也。《仪礼》曰:‘设洗於阼阶东南。’《三礼图》曰:‘洗高三尺,口径尺五寸,天子黄金饰, 元 以黄金涂银为之,今制纯用黄金。宽缘平底列瓣,俗谓芙蓉样者,缘底俱鈒花为饰。’”
“水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盛水的容器
指日常生活中用于装水的盆状器皿,材质多样(如陶瓷、塑料等),用途广泛,如洗漱、清洁或浸泡物品。例如北魏《齐民要术》提到“著水盆中浸”,即描述制作面食时将面团放入水盆浸泡的过程。
古代贵族盥洗器皿
特指中国古代贵族礼仪中使用的盥洗用具,形制考究。据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记载,水盆(古称“洗”)通常宽缘平底,饰有花纹,材质多为黄金或镀金银,体现等级制度。
部分文献提到“水盆”作为成语,比喻人的思想、知识或能力有限(如“水盆无法容纳更多东西”),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水盆的核心含义是盛水器皿,既有日常实用功能,也承载古代礼仪文化。若需进一步考证古代形制,可参考《三才图会》《仪礼》等文献来源。
水盆是指用于盛放水的容器或器具。它可以是一个浅而大的容器,常用于洗手、洗脸等日常生活中的清洁需要。也可以是一个深而大的容器,常用于洗澡或洗衣等家务活动。水盆通常由陶瓷、塑料、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水盆的部首是氵(水),盆的部首是皿。水盆的总笔画数为9。
水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说文解字》中,水盆的写法为「水」和「盆」两个字合并而成。在繁体字中,水盆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水盆的写法有时候会稍有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水盆的写法为「水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习惯的改变,这些写法逐渐被简化为现代的「水盆」写法。
1. 她用水盆盛满温水,准备给宝宝洗澡。
2. 请把水盆放在水槽旁边。
3. 她把洗好的衣服放进了水盆中浸泡。
洗水盆、漱水盆、冲水盆、盥洗水盆、洗脸盆
水盂、水桶、水缸
水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