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瓷的意思、青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瓷的解释

[celadon] 中国产的草绿色至海绿色瓷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重要类别,指以铁元素为呈色剂、高温烧制后表面呈现青绿色釉的陶瓷器。其名称源于釉色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青碧色调,早期文献中多称“缥瓷”或“秘色瓷”。青瓷工艺始于商周原始青瓷,成熟于东汉,唐代越窑和宋代龙泉窑将其推向巅峰,成为东方审美与工艺结合的典范。

从工艺特征看,青瓷需经历1280℃以上高温烧制,釉料中含1%-3%氧化铁,在还原焰中形成透明玻璃质青釉。《中国陶瓷史》记载,南宋龙泉窑创烧的粉青、梅子青釉,釉层厚度可达0.5-1毫米,呈现类玉质感,符合《礼记》中“君子比德于玉”的审美理想。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釉面呈现“雨过天青”的微妙色阶,印证了宋徽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评价。

在文化维度,青瓷承载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指出,青瓷技艺2011年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其青色釉既象征“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又暗合“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日本学者三上次郎在《陶瓷之路》中评价,12世纪龙泉青瓷外销量占海外贸易瓷器总量的60%,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贸易品。

网络扩展解释

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重要类型,其名称源于釉色呈现的青绿色或青黄色调。以下是关于青瓷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形成原理

青瓷是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其色调主要由胎釉中含有的氧化铁在高温还原焰中烧制形成。若铁元素不纯或还原不充分,釉色可能变为黄褐色。青瓷以“瓷质细腻、釉色莹润”著称,被形容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原始青瓷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产物。
  2. 成熟阶段:东汉时期(25-220年)浙江越窑成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温度达1260-1310℃,釉层稳定且胎釉结合紧密。
  3. 南北分化: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胎质细腻呈淡灰色,北方则胎体厚重、釉色青中泛黄。
  4. 鼎盛时期:唐代越窑青瓷以“千峰翠色”闻名,宋代龙泉窑、汝窑等进一步精进釉色,如“雨过天青”“梅子青”等。

三、工艺与文化意义

四、代表窑系

包括东汉越窑、唐代邢窑(与白瓷齐名)、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和官窑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各时期具体器型或窑址考古发现,可参考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的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难班心惨恨参五钞书胥晨步成群结伙错舛大败打讲丹海點瓜端午对视二教反手可得发顔发郁風流緼藉浮沉麸皮浮士德干请钩罣寡昧槶脸还水徻徻奬寄僵木俭故能广轿帏结膜纪极禁蘌技穷旧观鲲鳞历家罗计率尔吕砚迷楼内书生暖流前瞻锹军窃据要津倾景秋骨群纪蠕动纱灯圣武神晤沈饮説士宿世雾术险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