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兵符的意思、辟兵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兵符的解释

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布 诛 肃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辅 恇怯失守,不能自安。常把辟兵符,以鈇鑕致其旁,欲以自彊。” 清 吴伟业 《宫扇》诗:“旧内谩悬长命缕,新宫徒贴辟兵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兵符"是中国古代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法器,其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本体释义 "辟"取《说文解字》"避也"之本义,"兵"指兵器战祸,"符"为凭证信物。《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古代用于禳除兵灾的符箓",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特定仪轨制作的符咒,达到规避战争伤害的目的。

二、文化内涵

  1. 形制特征:据《云笈七签》记载,辟兵符多采用桃木、朱砂、金箔等材质,刻有北斗七星、六甲神将等道教符号(《道藏》第22册)。
  2. 使用规范:需配合斋醮仪式使用,《抱朴子·内篇》强调"佩之入军,则刀刃不伤"的特殊功效,但要求持符者"心正行端"。
  3. 历史演变:汉代已有"五月佩赤灵符辟兵"习俗(《后汉书·礼仪志》),至唐宋发展为包含二十八宿图形的复杂符咒体系(《宋史·舆服志》)。

三、学术考据 现代考古发现印证文献记载,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中"辟兵符"的厌胜功能描述,与马王堆帛书《避兵图》形成时空呼应(《文物》1993年第8期)。台湾"中研院"汉籍电子文献库收录的明清道教典籍中,可见其与"五岳真形图"的配伍使用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辟兵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辟兵符指古代道家信仰中用于避免战争伤害或祈求平安的符箓或法术。它被认为具有超自然力量,能保护佩戴者免受兵器伤害或战争波及,常见于军事活动和民间信仰中。


二、词语结构解析


三、历史记载与使用场景

  1. 文献记载
    据《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东汉末年将领董卓的部将曾携带辟兵符以求自保。
  2. 实际应用
    古代战争中,士兵或将领可能佩戴此类符箓以增强心理安全感;民间则用于节庆(如端午节)或祭祀活动,象征驱邪避灾。

四、文化意义

辟兵符反映了古人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向往,是道教法术与军事文化结合的产物。其功能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代社会通过符号化手段寻求精神庇护的智慧。


五、与“兵符”的区别

需注意辟兵符与调兵兵符(如虎符)不同:后者是君主授予将领的实物信物,用于军队调遣,而辟兵符仅具象征性的护身作用。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或道教符箓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度陈仓白冢霸迹伴游暴赋避厪车凑成句出景戴奉淡蛾点比短波丰侈凤栖梧副伤寒藁荐馆僚鬼头滑脑蝈氏过于见齿戒励惎间井中视星金茎露进贤菜蠲汰聚货开智阬戮空头祸凉素列宿丽饰马草麻经儿茅屋瞙瞠内线逆境牛米批反染滥人人自危三曹三性三兆沙牛十字街俗谛损年特贷讬咎脱套换套网屏文调峡湾下中农习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