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昏旦的意思、昏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昏旦的解释

(1).黄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夫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李善 注引《五经要义》:“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深林迷6*昏旦,栈道凌空虚。”

(2).从黄昏到天明的时光。亦泛指时光。 唐 李绅 《南梁行》:“芻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 明 汤式 《一枝花·送车文卿》套曲:“安乐窝随缘度昏旦,伴几个知交撒顽,寻一会渔樵调侃。”

(3).谓晨昏短促。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诗:“痛彼道边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顾炎武 《意有未尽再赋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4).犹混蛋。詈词。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县长》:“本来地方就很苦寒--你们看这个昏旦!”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昏旦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昏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不同来源的信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时间段的指代

    • 指“黄昏和清晨”两个时段,如南朝谢灵运诗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 也泛指“从黄昏到天明的时光”,或延伸为“一天的时光”。
  2. 时间短暂性
    形容晨昏交替的短促,如杜甫诗中“形骸改昏旦”,暗喻人生或境遇的瞬息变化。

二、字义分解

三、特殊用法

四、文学与典籍引用

该词常见于古诗文,如陆倕《新刻漏铭》中“昏旦之刻未分”,以及李绅“空持感激终昏旦”,均以时间意象烘托意境。

“昏旦”核心含义围绕时间展开,既可指具体时段(黄昏/清晨),亦可泛化或隐喻短暂性。需注意詈词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而天文学解释则属专业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昏旦的意思

昏旦,意为天亮和黑夜降临的时刻,是用来表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昏旦的部首是日字旁,拆分成日和屯两个部分,属于四笔汉字。

来源和繁体

《昏旦》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尚书大传》中的使用,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描写了周朝时期的众多事件。繁体字没有改变原有的形状和结构,只是筆劃有所改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昏旦的汉字曾经使用另外的写法,如「昬旦」、「昏曀」、「昏耀」等。然而随着汉字的规范化,现代书写中只使用「昏旦」这种写法。

例句

1. 每天清晨的昏旦,我最喜欢去晨跑。

2. 黄昏和黎明是白天与昏旦的过渡时刻。

组词

昏暗、黄昏、旦夕

近义词

日出、拂晓

反义词

日落、夜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