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簿伐的意思、簿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簿伐的解释

簿阀。谓先代官籍门阀。《梁书·傅昭传》:“ 魏 晋 以来,官宦簿伐,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参见“ 簿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簿伐(bù fá)是古汉语中的军事术语,现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其核心含义为:

按名册稽查功过并进行征讨。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义溯源

  1. 簿

    指文书、名册,古代特指记录军功或罪责的文书(《说文解字》:“簿,籍也”)。

    例:《史记·李将军列传》“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即依文书问责。

    来源:《汉语大词典》「簿」字释义。

  2. 本义为“击刺”,引申为征讨、声讨(《尔雅·释诂》:“伐,击也”)。

    例:《左传·庄公十年》“齐师伐我”,指军事征伐。

    来源:《辞源》「伐」字条目。


二、合成词释义

簿伐 =稽查名册(簿) + 兴师问罪(伐)

指古代军队依据功过名册清点罪行,并据此出兵讨伐的行为,强调“依律问责,以正军法” 的军事治理逻辑。

典例:

《后汉书·百官志》载:“将军出征,掌簿伐,稽功过。”

(释义:将领出征时需核查功过簿册,依律惩处失职者。)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三、现代应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簿伐”已罕用,但可引申为“系统性追责” 或“依规整肃” 之意,多用于历史、军事研究语境。

例:

“明代卫所制度衰败后,朝廷屡行簿伐,然收效甚微。”

来源:历史学者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第三章。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簿」「伐」分项释义。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伐」字军事义项考释。
  3. 《后汉书·百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军事职官记载。
  4. 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对明代军制的分析。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簿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辨析:

主要解释(基于历史文献)

  1. 指代门阀制度
    根据《梁书·傅昭传》记载,“簿伐”意为“簿阀”,即先代的官籍门阀,用于描述家族的门第背景和官宦记录。例如:“魏晋以来,官宦簿伐,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家族的社会地位与政治背景。

  2. 可能的误用或引申义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书籍数量繁多”,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对“簿”(册籍)和“伐”(繁多)的误拆解。需注意区分语境,避免混淆。

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梁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老怀少媕雅粑粑保不齐变速运动补衬才过屈宋财正螬行钗钏朝饭赤寸虫胶出头露面初小荡幡点黛电子对抗飞机对称性風鐸根缉贡禄滚动轴承和浼恨惋鸿明恢复期简诞剑衣叫好节印扣击夸伐蓝袍老口连鸿林野龙路緑车喃喃细语撚支泞潦盘垄泼烟花人样豭驹赡洽沙吒沈檀深宵射囿实任厮琅碎摺裙天南海北往谢瓦砖吴市乡场先垄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