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厮琅的意思、厮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厮琅的解释

象声词。《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秀娥 ﹞料得无事,遂把剪刀向桌儿上廝琅的一响,那边 吴衙内 早已会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厮琅”是一个汉语拟声词,主要用于形容物体碰撞、摩擦或敲击时发出的清脆、响亮的声音,尤其强调声音的连续或突然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拟声属性

    “厮琅”核心功能是模拟声音,常见于描述金属、玉石、瓷器等硬物相碰或坠落时的声响。其发音本身具有清脆感(“琅”字本义指玉石碰撞声),叠加“厮”字后增强声音的突兀或持续效果。

    例: “只听厮琅一声,茶碗跌在地上摔得粉碎。”(模拟瓷器碎裂声)

  2. 词源与结构

    • “厮”:古汉语词缀,多用于动词或拟声词前,起强调或辅助作用(如“厮杀”“厮守”),此处强化声音的突发性。
    • “琅”:本义为玉石相击声(《说文解字》:“琅,琅玕,似珠者”),后扩展形容清越的声响。

      二字组合后,形成叠韵拟声词,常见于宋元以来的白话作品。

二、文献用例与权威参考

  1. 古代白话小说

    《金瓶梅词话》第21回:

    “只听得厮琅琅一声响,把个银回回打了一个趔趄。”

    (此处形容银器碰撞声,体现声音的突然与力度)

    来源:《金瓶梅词话》万历刻本影印版(国学大师网)

  2. 近代汉语词典释义

    《近代汉语词典》(白维国主编)收录“厮琅”词条:

    厮琅:拟声词。形容器物撞击或破碎的声音。

    来源:商务印书馆《近代汉语词典》第2版,ISBN 978-7-100-15250-3,第1245页。

  3. 方言与戏曲中的活用

    在元杂剧及地方戏曲唱词中,“厮琅”常写作“厮琅琅”,通过叠字延长音效,增强韵律感。

    例: 关汉卿《窦娥冤》:“刬地里厮琅琅汤偷盗铃。”(形容盗铃声响)

三、现代使用与延伸

虽属古语词,但“厮琅”仍活跃于文学创作与方言口语:

四、学术考辨

学者指出“厮琅”与“锒铛”(锁链声)、“玲琅”(玉器声)同源,均源于上古汉语“*raŋ”音系的拟声构词(王力《古代汉语·音韵学》)。其语音演变反映了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从单字“琅”到双音“厮琅”满足中古以后口语表达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维国主编. 《近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5.
  2.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 万历刻本.
  3.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
  4.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0.

网络扩展解释

“厮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为综合解释:

1.象声词(主要含义)

2.其他争议性解释

3.词源与结构

建议

如需学术引用,建议优先参考《醒世恒言》《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文学或辞书来源(如、5、7),并注意不同文献中的语境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按捺不住白扯迸脱徧循补品柴米油盐传癖椿寿翠妫等温线砥节励行地狱变相顿萃方辇犯猎浮讹傅左刚塞高楼大厦高栖根秆革图易虑乖亲柜身汗火鹤立鸡群黄檗宗检勾剪捷简节解魇击鞠谨上机器人坑埋揽承令疵论帖麻炬氓蚩南谯内明念孜孜庞博炮炼朴鲠且弥凄怀期较清荧繞梁声剩汤腊水蛇形侍祠受辞束身就缚为人相船相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