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簿伐的意思、簿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簿伐的解釋

簿閥。謂先代官籍門閥。《梁書·傅昭傳》:“ 魏 晉 以來,官宦簿伐,姻通内外,舉而論之,無所遺失。”參見“ 簿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簿伐(bù fá)是古漢語中的軍事術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其核心含義為:

按名冊稽查功過并進行征讨。具體解析如下:


一、字義溯源

  1. 簿

    指文書、名冊,古代特指記錄軍功或罪責的文書(《說文解字》:“簿,籍也”)。

    例:《史記·李将軍列傳》“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即依文書問責。

    來源:《漢語大詞典》「簿」字釋義。

  2. 本義為“擊刺”,引申為征讨、聲讨(《爾雅·釋诂》:“伐,擊也”)。

    例:《左傳·莊公十年》“齊師伐我”,指軍事征伐。

    來源:《辭源》「伐」字條目。


二、合成詞釋義

簿伐 =稽查名冊(簿) + 興師問罪(伐)

指古代軍隊依據功過名冊清點罪行,并據此出兵讨伐的行為,強調“依律問責,以正軍法” 的軍事治理邏輯。

典例:

《後漢書·百官志》載:“将軍出征,掌簿伐,稽功過。”

(釋義:将領出征時需核查功過簿冊,依律懲處失職者。)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三、現代應用與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簿伐”已罕用,但可引申為“系統性追責” 或“依規整肅” 之意,多用于曆史、軍事研究語境。

例:

“明代衛所制度衰敗後,朝廷屢行簿伐,然收效甚微。”

來源:曆史學者顧誠《明末農民戰争史》第三章。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簿」「伐」分項釋義。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伐」字軍事義項考釋。
  3. 《後漢書·百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軍事職官記載。
  4. 顧誠《明末農民戰争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對明代軍制的分析。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簿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辨析:

主要解釋(基于曆史文獻)

  1. 指代門閥制度
    根據《梁書·傅昭傳》記載,“簿伐”意為“簿閥”,即先代的官籍門閥,用于描述家族的門第背景和官宦記錄。例如:“魏晉以來,官宦簿伐,姻通内外,舉而論之,無所遺失”。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家族的社會地位與政治背景。

  2. 可能的誤用或引申義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書籍數量繁多”,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簿”(冊籍)和“伐”(繁多)的誤拆解。需注意區分語境,避免混淆。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梁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天見鬼寶相花編排鹑居寸衷大材小用蕩散迪斯科方丘佛羅倫薩蓋飯躬耕供輸溝門怪言光彩奪目觀過知仁寡态罟罟國客海商函受好處費河鳗宏峻花乳溷廁禍變劫劫靜悫九壁箕箒婦剀摯陵折魯雉忙火妹壻米糧川木榻南嶽夫人纰疏潛孚鉗噤權謀儒侶三空善少沙子水宿損壽所緻糖水峂峪村頭子錢完安王世貞頑山溫恂倭娘小壻